柺子飯 作品

第1022章 轉折的開始(二十二)

    開元二年,三月初五。

    李勳目光左右掃視了一番,今天是小朝,但是來的人卻很多,政事堂在職的七名相國,全部到齊,自趙詢繼位以來,這是非常難得的事情。

    不同的皇帝,對於朝會的態度也是不同,比如趙智,很多事情並不會放到朝會上去講,而是把主要大臣召集起來,以一個小型會議的模式,大家商量著,把事情給定下來,這樣做的好處,提升了辦事效率,不用走那麼多的程序,所以趙智一朝,往往一個月最多就一次朝會,有些時候,更是一連幾個月都沒有朝會展開,而且趙智有一個習慣,朝會的時候,他會提前到來,一個人坐在那裡,看著一個個大臣進入大殿,以此進行細緻的觀察。

    而趙詢則是不同,他會等著所有大臣到位之後,這才最後出場,然後把所有大小事情,全部放到朝會上進行議論與決定。

    風格的不同,也是出於各自能力的不同。

    趙智對政事堂有著較大的掌控,所以很多事情,通過政事堂的諸位相國,大家一起商量,就可以直接定下來,真要到了朝會上,趙智拿出提議,政事堂的相國們率先表態支持,其他人還有什麼好說的呢?所以說,再把事情拿到朝會上去講,顯然是多此一舉,根本沒有那個必要。

    這也顯示出來,趙智聯合了楊道嗣、劉桀,三人掌控了政事堂之後,等於是把持了整個朝政,這樣的局面對於趙智而言,有利有弊,但是在他帝王生涯的前中期,這種局面利大於弊。

    趙詢掌控不了政事堂,連站在他那一邊的左相李忠,在很多事情上,都是跟他唱反調,更不要說其他相國了,既然掌控不了政事堂,趙詢就只能把所有政事放到朝堂上去進行,而且儘可能的讓更多的大臣參與進來,畢竟作為皇帝,不管權勢大小,趙詢始終佔據著正統的大名,大多數朝臣官員,還是站在他那一邊的。

    今天的議題主要就兩個,一個是柘州羌族的反叛問題,還有一個則是嶺南方面的問題。

    兩件事情,都是關於軍事方面,所以今天主要發言人,應該是主管兵部的大臣,李忠主管兵部,按說應該由他來起這個頭,但他平日裡並不怎麼打理兵部事宜,雖然對這兩件事情,他有自己的主意,但是其中的很多細節,他卻不是很清楚,而李勳總覽兵部日常事物,對這些方面的細節,反倒是非常清楚,所以最後定下來,朝會開始之後,由李勳起頭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