柺子飯 作品

第764章 人言可畏(九)

    政事堂的相國人數,並不是越多就越好,人數越多,這恰恰說明了皇帝對朝政的控制能力,不是太強,只能增加相國人數,來平衡各大派系以及穩定朝堂局面,事實上,晉朝開國之初,實行的是雙相制度,左丞相與右丞相,左丞相管武治,右丞相管文政,輔佐皇帝治理天下。

    到了晉朝中期之後,隨著各項制度的發展,門閥世家勢力的再一次興盛,左右丞相的權利進一步擴大,若是兩人合謀,更是可以直接架空皇權,在這種情況之下,在晉朝立國將近兩百年的時候,到了和宗一朝,和宗開始了第一次比較大的改革。

    和宗撤銷了左右丞相府,丞相無法開府,也就等同於成了沒有牙齒的老虎,權利大減,在這之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

    以致延續到武宗時期,武宗第二次對政治制度進行大的改革,成立政事堂,架空三省最高長官,權重六部,比如吏部尚書一般都是右相,作為政事堂首相,百官之首,右相雖然以吏部尚書之職入閣政事堂,但他一般不實際管理吏部,吏部的日常實際事物,都是由吏部右侍郎管理,而吏部右侍郎,在某些時候,也是會入職政事堂為相的,這就導致了兩權分立,作為六部最重要的吏部,最後的實際決斷權利,依然還是在皇帝的手上。

    相國的人數越多,皇帝手中權利便是分散越多,比如武宗,他對朝政有著絕對的控制能力,所以在他那一朝幾十年,絕大多數時間,政事堂就三個人,右相管文,左相管武,以及戶部尚書管錢,人事,兵權,財政,武宗就握著這三頭,牢牢把控著整個朝政。

    但是武宗之後的幾個皇帝,則是不同,因為他們不管是能力上還是資質上,都無法徹底的控制朝政以及龐大的官員與派系,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們根本無法掌控太多權利,強行保留,不給,下面的人就會自己想辦法去要,去搶。

    趙智當了二十多年的皇帝,政事堂的相國更換並不頻繁,相國的人數一直都是保持著七個人,直至他晚年的時候,因為太子之爭,內部政治之爭,以及財政的空前匱乏,種種因素,導致趙智精疲力盡,只能放權,把政事堂的相國人數增加到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