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夜聽雨 作品

第四百一十章 薛延陀進擊中(這個月接下來可能都只有一章了)

李泰在自己的日記中寫到,最近王真儒說徭役們熟能生巧幹活越來越勤快,我便讓徭役負責的隊長伍長去負責管理那些主動學習大唐文化的異族,幫助他們融入我大唐。

李泰合上了日記,微微鬆了一口氣。

雖然在李泰看來自己的謀劃完美,畢竟十五萬的徭役全部成一天賦這種事情怎麼可能,更不要說自己還時不時摻入一些異族進去。

畢竟構建基礎組織不容易,但破壞基礎組織那就簡單的多了。

異族想要完全的適應組織內的默契與規則,少說也要一年的時間吧。

等到這些異族適應了,讓這傢伙當異族的隊長或者伍長,把他從組織結構中踢出去,再換新的異族進來慢慢磨合也就是了。

即使如此,真到紙包不住火候,自己至少也要確保這火別燒到自己的身上。

比如自己不也老實交待了徭役們幹活越來越勤快,只不過自己身在頂層,對所謂幹活越來越勤快的具體原因不知道而已。

當然,自己也別表現出來,就突出一個不知道,不表態,不主動。

自己只是一個無情的規劃機器,底層的情況請問王真儒。

說實話,在李泰看來,這件事情自己也不需要治本。

只要過個幾年,李承乾跪了,那這件事情就算爆發出來,李世民很可能捏著鼻子認了。

到時候,你把這些徭役送過去當兵也好,拉過去做侍衛也好,十五萬一天賦的士卒啊,總不可能因為是自己派人一手訓練出來的,就把自己這個親兒子賜死吧。

而只要不賜死自己,那以後這皇位就只能讓自己來當,畢竟要是李治上去,他睡得著嘛!

當然,自己不可能把希望寄託在李世民的仁慈上,所以這件事,能拖延幾年就拖延幾年。

最好能夠延到自己上位,那就真的是再好不過了。

還是那句話,政治上的事情有很多問題拖延本身就是一個解決的最好辦法。

要麼把這問題拖延到讓別人捏著鼻子認了,要就拖延到能阻攔你的人死了。

不過還是那句話,對現在的李泰來說,最重要得到底還是好好發展好洛陽,完成整個高速公路的收尾工作,讓自己順勢回到長安,真正進入朝臣們的視野,這才是最重要的。

而在草原上第一時間發現薛延陀聚集了二十萬大軍的李思摩那是連死得心都有了。

李思摩麾下也就三萬戶百姓,四萬士卒,這是因為突厥這些部落講究的就是全民皆兵。

如果是在華夏十五萬的百姓養四萬的士卒,如果不是情非得已,怕不是直接造反了。

但對草原民族來說,這種事情卻很正常,基本上就每家至少出一個男丁,甚至有的人家父子或者兄弟都從軍了。

因為只有加入到了軍隊中,才能受到官方照顧,雖然過得清苦,但至少也能活下去。

而且李思摩是忠於大唐,或者說忠於李世民的突厥將領。

所以他知道大唐朝廷正在對邊疆推行種子計劃的,至少在經過了幽州試點,西海郡嘗試後,李世民也大方的告訴了李思摩,朝廷的種子計劃已在靈州,豐州,勝州等地進行推廣。

等到人才培養足夠多,那就輪到進入李思摩的部落了。

對這點李思摩只恨為什麼這方面的人才這麼少,他是非常希望種子計劃能夠在自己的部落落地生根的。

因為李思摩在結社率腦子上頭謀反前,都是在長安混的,一直到這件事情爆發,朝廷驅逐了李思摩,這才讓他的族人在草原討生活。

所以李思摩對大唐的種子計劃或多或少都有所瞭解。

反正以李思摩的智慧還看不到種植計劃下,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之間的碰撞。

但他能看得出來的是,通過種子計劃,自己這些異族生活的更穩定了。不說吃飽穿暖,但至少能在北方活下去了。

李思摩覺得,朝廷願意這麼大力的推行這樣有助於自己百姓生活的政策,那是真正的把自己當做自己人在看。

那自己也對朝廷掏心掏肺,那又有什麼不可以的,更不要說效忠得是天可汗,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