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夜聽雨 作品

第三百六十七章 夠了!不要了!


 別得不說,魏王的醫行走體系所需要的醫者,朝廷想要往底層安插人,但朝廷從太醫院中根本就挑選不出來。


 除了標準上的不同以外,還因為太醫院裡面的人太優秀了,往往在底層待一段時間,他們要麼就早早跳出了醫行走的坑,進入到了醫舍,然後要麼去醫療營要麼進太醫院。


 至於另外一批人,則就直接轉職成專業醫行走,絲毫沒有要繼續向上爬的覺悟。


 真說起來,醫行走體系的待遇只能算一般,跟太醫院肯定是沒得比的。


 一般上也都只是治療些小病,真要說福利,也就醫舍管一日三餐,外加一部分草藥報銷。


 另外就是醫行走的可以直接報銷的標準服飾鞋子,這差不多就是醫行走的福利了。


 但那種醫行走氛圍,應該怎麼說呢……就李泰的醫舍保證醫行走的溫飽,每個月還有固定的一吊錢,但需要醫行走不斷去城鎮周圍的鄉村中游走。


 生了什麼病,應該吃什麼藥,應該怎麼去醫舍,總而言之,醫行走像醫舍的觸手走入到普通百姓裡,讓普通百姓知道,自己得了病未必需要使用平民本命技能硬撐。


 而醫行走來到百姓家中給百姓治療,會詳細指明用什麼樣的草藥,且必須要常用草藥。


 百姓如果捨得那就去醫舍中買藥,如果不捨得那就指明草藥出處,能讓百姓自己去採集。


 總而言之,醫行走只是看病,給藥方,並不強求百姓一定要買藥。


 這就讓百姓們對於醫行走幾乎自發的擁護。


 基本上見到一身白衣,胸口有著一株綠色草藥的標誌的醫行走,坐在附近的基本上都願意遞水喝,如果正好在吃飯,也叫著醫行走一起吃,甚至把頭一碗飯給醫行走。


 醫行走回到醫舍每天早上便要進行一刻鐘早課,就是背誦或者閱讀張仲景《傷寒論序》,最後以醫行天下,民不生疾作為願景結尾,身形受到了洗禮。


 那真的是一股很強的使命感與榮譽感加身,並且有意識的不斷強化這使命感與榮譽感。


 至於他們回來除了補充藥劑,同時還整理自己的行醫日記。


 這些行醫日記會每年進行一次總結,然後相互交流查看,從中尋找規律。


 比如當地人有什麼樣地理性疾病,明年可以調度一定針對性草藥等等。


 總而言之,各種方式安插在這裡面的醫者待的時間久了,享受著村民對自己發自內心的尊敬,感受著醫行天下的偉大宏願,然後就紮根下來了。


 醫行走如此,農學社也如此。


 就算李世民安插人李泰建立的一個個體系中,但李泰又沒要造反,也就想一點點推進建設大唐,對這些甘心做間諜的人來說,真的很有歸屬感。


 畢竟他們能夠忠心的效忠李世民,不也是為了大唐而奮鬥,為了自己家族而奮鬥嘛!


 所以,他們想要融入的好,那就要適應李泰制定的規則,而適應李泰的規則,自然就被規則改造成了其中的佼佼者。


 還是那句話,基本上正經幹活的或多或少都會摸魚,就算是醫學生也是如此,裡面肯定有好有差,有強有弱的。


 但唯有間諜為了避免自己被懷疑,反而會努力工作,至少不至於讓自己被淘汰。


 正如此,不說這些間諜好到什麼地步,但只要努力,肯定會慢慢成為行業精英骨幹。


 畢竟做到行業頂尖需要天賦,但成為行業骨幹,基本上靠努力就夠了!


 而朝廷這邊向李泰的各個體系安插了不少人,安插進去後,這些人一個個反正比原來的傢伙都還要來得起勁,自然而然脫穎而出成為了優秀分子。


 當然,這是好的方面。


 至於另外一種,那就是隨著各種專業越來越細分,對掌握標準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那種連大字都不認識一個,想要安插到李泰的體系中,是不可能的。


 這種人基本上第二天就提議還是去搬磚吧,那個活更適合你!


 而朝廷自身識字的人才又基本上是出自世家,而應該怎麼說呢?


 世家把這些人培養的太過有主人翁精神,或者說他們的思維就是自己出身就是要兼濟天下,匡扶蒼生的。


 跟李泰培養出來的那種就是單純為了生存而幹活,只求安家立業的人來說,優秀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