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夜聽雨 作品

第二百六十四章 河湟谷地的規劃

    “請燕王放心,我會帶著他們去開墾土地,嘗試耕種!”這時候的田長耕說道。

    “把那聚集起來的都長與丁員都帶上,把他們都教會,讓他們去開墾土地。

    告訴他們所有土地所有權是屬於朝廷,但開墾出來的土地,他們可根據家庭能力申請永久使用權。

    每戶最高申請額度是一百畝耕田,每戶根據自己需要申請耕田。

    每年根據他們申請的田畝,讓他們向朝廷上交承包租金,至於其他什麼人口徭役雜稅全部計算到這裡面。

    總之讓他們明白,每年收一次,只要交足朝廷,剩下來就是屬於他們!”

    “租金,燕王是此名義來替代稅收吧,這好像不是我們大唐的繳稅制度?!”田長耕道。

    說實話,也都是在場的都是武將,對這種稅制的動作並不敏感,只是覺得有幾分怪異。

    “嗯!”李泰點頭道,“因為是邊疆地區,而且原來當地百姓也不全是耕田的百姓,若是把我們現在的大唐徵收制度搬過來有些打擊百姓的積極性。

    所以一開始就讓當地百姓明白稅收,而稅收方式,也讓當地百姓能夠越容易理解越好。

    至於朝廷那邊,我會上奏朝廷說明的,畢竟是邊疆地區,至少在這些地方融入華夏前,還是要稍微優待一點。”

    說實話,李泰就只是單純的想要試一試,農田承包制,一條鞭法,以及攤丁入畝。

    這些東西要是在長安那些地方執行,李泰覺得自己絕對是活膩了。

    哪怕有李世民護著,自己怕也要被暗殺,但在鄯城等少數民族地區,卻反而能生存下來。

    首先這裡是少數民族統治的,漢人統治這裡的成本太高。

    所以越簡單的稅法,那越能讓當地百姓理解,若自己弄個苛捐雜稅出來,反而有人造反。

    其次就是李泰自己也需要個試點的地方去嘗試嘗試歷史上那些出名的政策。

    畢竟哪怕李泰從書本上看到了這些政策,也不可能直接套用到這個時代的大唐身上。

    同樣的政策單是地域不同就可能會出現橘生淮南則為橘的情況,就更不要說還有千年時光的差距了。

    這也是為什麼李泰支持分封的原因。

    自己有什麼想法,完全能夠在那些封國上進行嘗試,收割封國的成果與經驗,經過改良之後再用在華夏本土,至少要穩妥的多。

    畢竟說到底,李泰的身份從來不是真正的革命者,哪怕是順位十億位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接受著最正統的社會主義教育,但現在……

    自己是大唐帝國順位第二的繼承人啊!

    自己也不想動搖得啊,但大唐帝國給得實在太多了,自己的立場只能改一改了。

    這身份決定了李泰可以同情底層百姓,甚至能給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留下種子。

    但李泰不可能為了百姓,把命都給搭上去,這最好辦法,就是多弄幾個封國當做試驗品!

    所以,李泰在這些異族地區,肯定會比在大唐之內要大膽得多,甚至也會有幾分過線。

    但還是那句話,只要李泰不隱瞞李世民,把這些事情都告知李世民,難道李世民還會怪罪李泰因地制宜的嘗試,頂多也就是言官出來說幾句罷了。

    真說起來,在這種邊遠地區實施的政策,只要沒真正出現暴動,又有幾個人在乎。

    “而讓當地百姓掌握小麥的耕種技術,並且初步完成從半遊牧半農耕的民族,徹底成為農耕百姓,我們就算是完成了第一階段的任務!”李泰徐徐的說道,

    “因為這次阿耶讓我帶上了農業學府的軍轉農戰部,而實際上他們每一個人都受過最正統的農業教育,也系統的耕種過小麥,所以,在老師上倒是意外的足夠了。

    這樣這初步的改造計劃,運氣好,等到明年小麥豐收,便能在鄯城全面推廣開來。

    若運氣不好,這裡只能種冬小麥,那花費個三年應該也足夠了,到時候大唐在這裡才真正的有了根基與基礎!

    至少我相信,這些有田有地的百姓,絕不願意讓自己手中的田地,被其他遊牧民族糟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