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夜聽雨 作品

第一百三十七章 研發中的蒸汽機

    李泰讓杜楚客送出的奏章,很快送到司農寺,然後轉送到民部竇靜手中。

    在兩儀殿中正處理著事務的竇靜看著這份奏章,臉上不由流露出了欣喜的神色,看著身邊依舊在兢兢業業處理政務的房玄齡說道,

    “房僕射,高陵杜縣丞上書,小麥再次豐收,最多高每畝到達三石三鬥,最少也有兩石九鬥,平均每畝收成超過三石,大豐收啊!”

    “真正太好了!”房玄齡聽到竇靜的話,臉上也是流露出了欣喜。

    房玄齡放下了筆,心中忍不住的想道:

    “去年最高三石一斗,今年三石三鬥,這農業學府在種植之上的確有獨到之處。

    更重要得是,小麥耕種時間是秋天到春末夏初,對百姓而言,也多出了能徭役的時間。

    對比起粟米,小麥的確是擁有更值得進行推廣的潛力。”

    “這件事情等到聖人來時,通知聖人!”房玄齡開口道,“越王到底是實幹之人啊!”

    竇靜聽到房玄齡的話,不由連連點頭,經過去年論證,這小麥擁有足以比擬粟米的價值。

    只不過,李泰出於謹慎,再種植了一年的小麥。

    而現在已徹底證明了小麥的價值,進一步推廣小麥成為了理所當然。

    而如果要進一步推廣小麥,那從農業學府出來的農官,便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沒辦法,除了那他們,其他朝廷官員進行勸農頂多只是寫些勸農詩。

    至於讓他們教導種植技術,還是別奢望了,從上到下又有幾個是拿起過鋤頭耕種過的。

    武將多是從豪強中出來,而文臣多是出自世家,這一種局面,哪怕到了唐初也並沒改變。

    別的人不說,就說房玄齡本人,房家雖不是什麼名門大戶,但從他七世祖房諶南燕太尉掾開始,一路下來都是當官的,妥妥得士族中堅力量。

    “等到這次秋收結束,褚遂良他們要先去開分校了!”房玄齡心中再次堅定。

    而接下來的這些天,李泰開始了繁忙的豐收生活,呂才帶領農業學府的學生們加入進來。

    其中最激動的莫過於褚遂良了,在這裡熬了整整一年時間,那可真的是腰雖背痛。

    如今見到這金燦燦的麥田收割,不由感覺這一年辛苦彷彿都值了。

    “我割,我割,我再割!”褚遂良手中的掠子來回切割,目光中瀰漫著濃郁的煞氣。

    一排排麥子全部都落入到這掠子的籮筐中,比較起鐮刀省力多了。

    掠子是個帶網兜的大簸箕,直徑約1.2米,然後在邊緣處還要放置一把鋒利的割刀。

    使用掠子時,左手拿著長杆,右手拽著方向繩的手柄,就這樣左右手來回控制,一放一拉就可以把一大片的小麥杆割斷,然後用力一抖把小麥從網兜中顛出來即可。

    這個東西最大的價值是割麥子不需要像是鐮刀一樣再彎腰進行割麥了。

    在機械的割麥機出現前,算是最先進的割麥工具,在割麥效率上便比鐮刀提升了數倍。

    同時,墨科在李泰的強烈要求下,把那隻能在煤場搗煤的蒸汽機進一步研發。

    很快的,他們研究出了一系列的生產型蒸汽機,首先就是蒸汽篩麥機了。

    這些東西的作用就是能借用蒸汽力量,然後把由上下兩個簸箕組成的工具不斷翻轉,通過翻轉,進行篩選合適大小的小麥。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東西不知疲倦,只需要往這極其裡面加水加煤炭就好。

    只不過,這東西現在還是處於試驗品的階段,想要把他送入到千家萬戶,李泰表示,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才行。

    因為這東西不論用到的鐵,還是煤炭消耗都太多了,而產生的力卻只能用來篩麥。

    人工成本比這東西可是要少得多,這投入比只能說誰買這東西誰傻。

    最重要的是,使用了七天之後,這東西就報廢掉了。

    所以沒有辦法,這東西實驗了一次後,只能打回去,繼續想辦法壓縮成本,實驗機型怎麼也要用上一年吧。

    然後到了潤麥的環節,墨令又拿出了潤麥的蒸汽機。

    在小麥經過曬乾、篩選後的第三道工序就是潤麥,潤麥也是研磨前的必備工序。

    因為小麥水分含量的高低是影響麵粉品質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小麥粉研磨製作過程中,小麥水分調節是制粉工藝中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