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夜聽雨 作品

第六十六章 重疾

    李泰除了規劃準備一月收割如同韭菜般的學子和考生以外,其次便在關心隨著冬季到來而有些閒置下來的碼頭與船塢。

    因為今年特別寒冷,渭水有一部分的地區都出現了結冰,這所帶來的影響,自然就讓杜楚客一直負責處理的碼頭開始逐漸蕭條下來。

    說實話,渭水結冰這種事情李泰是真沒想到過,尤其這結冰還不是結冰了一點點,而是大片大片的淺灘河段都被冰雪覆蓋,至少船隻想通行怕是不可能了。

    李泰倒想到了滑冰,但狗有些不夠,便只能用少數量的雪橇維持著水道運轉。

    關中其他的城市前往高陵也不再是走水路,而是開始變成了走陸路。

    河面結冰對依靠著碼頭幹活吃飯的百姓來說,實際上影響還是非常大的。

    因為沒有工作,對這些幹一天活吃一天飯的百姓來說,那就是沒飯吃了。

    別人不知道這些無產階級的潛力,難道李泰的還不知道嗎?

    不過還好,冬天的到來雖然給自己帶來了很多的問題,但也不是沒有什麼解決辦法。

    比如說煤礦挖煤還需要人手可以要走一部分的人,比如說學校準備擴建需要建築工人,實在不行還有繼續修築高陵到長安的那一條道路。

    別以為進入冬天就能休息了,對工人階級來說,就沒有冬藏這個概念。

    而李泰只是做規劃的,真正幹活得是馬周,聽到李泰的命令,馬周那真的是在連軸轉。

    看著他雙眼漸漸出來的黑眼圈,顯然突如其來的寒風讓馬周的工作量蹭蹭蹭增長。

    只不過即使如此,李泰還是感覺人手有幾分不足。

    挖煤要人手,修路要人手,種田要人手,等到明年開春冰雪融化,碼頭也要人手……

    唯一慶幸的是,自己沒有擴張養殖場的打算,所以這裡人手倒是足夠。

    整個禽類養殖場的鴨子連同其他禽類的養殖數量大概維持在十三萬左右。

    李泰並沒有再增加養殖場的規模,而是選擇了維持這規模。

    這次冬天到來,雖然對自己的養殖場也有影響,但到底影響不算是太大。

    至於現在的規模才十三萬左右,倒不是李泰不想要繼續擴大養殖場,而是飼料不夠!

    農業發展是牧業發展的基礎,沒有農業的興盛,畜牧業是很難規模化的。

    因為如果沒有足夠養殖飼料來餵養,那不說什麼瘟疫不瘟疫,衛生不衛生,單是養殖規模就不可能上去。

    為什麼古代的草原民族只能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就是因為當地草原不夠吃而已。

    而現代畜牧業為什麼特發達,因為現代牧場主要是給牛羊活動的,餵食牛羊靠得是飼料!

    李泰遇到的問題也一樣,十三萬禽類飼料已是李泰供應的極致,再多糧食就支撐不住了。

    而飼養有些禽類,李泰養殖只是為了留下種子,方便以後進行擴充產能。

    所以,在糧食產量沒有大規模的提升前,李泰對牧業發展就只要求發展到現在這程度。

    至於更高的標準,不是李泰不想,而是條件不允許啊。

    還是那句話,一切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所有人都會發現到頭來制約事物發展的還是糧食、能源和基礎材料而已。

    就在李泰總結著什麼時,有內侍跑到農業學府過來,急匆匆的找到李泰道:

    “見過越王,陛下宣神醫孫思邈前往蔡國公府邸,為蔡國公診斷!”

    “蔡國公怎麼了?”李泰聽到內侍的話,倒有幾分意外,對這內侍說道。

    “蔡國公昨日重病來襲,今日甚至上不得朝了,聖人今日派遣了太醫前去問診,但都看不出什麼來,便讓孫神醫過去看看!”這內侍到底是快速回答了李泰這消息。

    李泰倒也給了這內侍一個紅包,然後便馬上安排好馬車,讓內侍把孫思邈接過去。

    “雖然知道杜如晦好像在貞觀初期就因病去世了,難道就是今天這病嗎?”

    李泰聽到這話,心中多少帶著幾分生命無償的沉重之感,雖然杜如晦好像並不是看自己很順眼,像是這般能夠成為名相的大唐精英,李泰還是希望杜如晦能夠安然無恙。

    李泰在這裡思索到這裡馬上找上馬周,馬周看著李泰,略帶著黑眼圈的目光中流露出幾分無奈,這又發生了什麼事情了,自己已經忙得好久都沒時間喝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