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 作品

第561章 終焉之謀(二合一)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

    轉眼又是小半年過去。

    戰爭從之前的三條線變成了東、南兩大戰區。

    南邊以巴國為戰場,秦楚兩國交鋒激烈;而東邊則以黃河為界,秦軍對陣韓魏趙燕聯軍。

    要說在現在這兩個戰場上誰過的最舒心,那一定是韓軍。

    確切地說,是韓國的擊剎弩兵。

    作為當今世上最強的遠戰部隊,他們以往都只能在城牆上對著敵人空射,威懾作用遠大於實戰價值。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有了趙國邊騎為他們護翼兩側,魏國武卒為他們抵擋正面危險,他們要做的就是走到位置上,然後不停地開弓射箭,就能輕鬆收割敵軍性命。

    這麼的安逸的仗,他們這輩子都沒有打過!

    而王翦那邊卻是恰恰相反。

    作為正好堵在秦國東出之路的三個國家,秦國以往沒少跟他們交戰過,對於韓魏趙各國的軍力都相當瞭解。

    但是真的當他們三家聯合起來之後,王翦才發現,事情遠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麼簡單。

    過去趙國騎兵野戰厲害,但是並不擅長攻城守城;魏國武卒步戰城戰很強,但是機動性不足;韓國就更別說了,即便是最強的擊剎弩兵,也就勉強能守一守牆高池深的大城而已。

    秦國總有辦法找到他們的弱點,然後實施精準打擊。畢竟根據木桶原理,木桶的容量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一塊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塊。

    顯然趙魏韓三國都是偏科型強者,而秦國則是六邊形結構。或許單論騎兵,他們不如趙國,單論弓弩不如韓國,但戰場上講究的是配合,所以秦國才能屢屢獲勝。

    但這一次,老辦法老經驗卻行不通了。

    韓魏趙三國合兵,恰好互相彌補了短板,使得這支配合尚顯青澀的軍隊完全可以跟秦軍抗衡,甚至隨著他們的磨合程度日漸加深,王翦已經感受到了莫大的壓力。

    現在,已經不是他們考慮要給對面多少壓力的時候了,而是他們該怎麼在應對這種撲面而來的壓迫感的同時,還能破壞掉對方的戰略企圖。

    即便是王翦,也為此愁白了頭。

    倒是另一邊,趙高的敵後行動頗有成效。

    正如他分析的那樣,當趙魏韓三國之間的聯繫越發緊密的時候,跟他們待在一起,卻始終格格不入的燕國就顯得非常難受。

    打又不想打,走又不敢走,還跟別人玩不到一起。

    但是他們雖然非常想要擺脫當前的困境,卻也不敢貿然答應羅網的條件。畢竟在這條防線上,燕軍無論人數還是戰鬥力都排在末尾,沒有胡亂試錯的本錢。

    不過想要改變目前這種困境的除了前線的將士之外,還有來自後方的力量。

    前面說過,燕國的主戰派以太子丹為首。所以當燕國被脅迫著走上了堅定合縱的道路之後,不管是為了眼不見心不煩,還是以後甩鍋方便,燕王就將國內的統籌事宜統統交給了燕丹負責。

    這樣一來,他自己倒是不怕燕丹謀權篡位,但作為燕丹一直以來的政敵,雁春君就可不高興了。

    因為這些原本都應該是他的權力。

    這樣的情報羅網自然不會錯過,在威逼利誘的雙重攻勢下,尤其是承諾等到秦國勝利,燕國只需要派出燕丹入秦為質子就可以免於責罰後,雁春君就成為了羅網的國際戰略合作伙伴。

    他的任務很簡單,就是專門負責在燕國朝堂上給燕丹使絆子。

    畢竟雁春君在燕國已經作威作福的那麼多年,各行各業都有他的觸手。雖然現在失去了“名”,但相比於只有“名”的燕丹,給他找點麻煩還是輕而易舉的。

    於是很快,燕國的糧餉籌備就出了問題。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後勤是戰爭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

    燕丹親自帶人過去處理。

    然後他就遭到了早已埋伏在側的,羅網殺手的刺殺。

    趙高本來倒也沒打算直接殺掉燕丹,而是準備讓他臥病在床,只要無法繼續處理軍機事物就行。

    畢竟殺了他就要重新找一個為燕國之前決策背鍋的人,徒增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