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會變白 作品

第六百五十章 早春二月

    哥倫比亞現在只有一個駐京辦事處,後來又開了一家哥倫比亞(亞洲)公司,專門負責華語片的投資發行。

    可惜眼光不怎麼好,除了《臥虎藏龍》《功夫》之外,餘下在海外表現欠佳。

    比如《大腕》,馮褲子最初設想,是拍一個內地大腕的葬禮。哥倫比亞入場後,就變成了好萊塢大腕,並請來了唐納德薩瑟蘭——《飢餓遊戲》裡的總統。

    成本330萬美元,合2千多萬人民幣,請老外就花了1千萬。

    國內4300萬票房,海外撲街。馮褲子認為虧了,白花錢,還不能甩開包袱發揮中國式幽默,不如把心思用在內地市場上。

    當然從投資上並不虧,大頭是哥倫比亞拿的。

    所以很有意思,哥倫比亞的本意可能想資本入侵,結果成了中國電影的好朋友,產銷一條龍……

    這也是華語電影的通病,除了少數幾部能在海外揚威的,商業片基本全撲,真正受歡迎的是文藝片。

    像張國師,從出道以來就有外埠資本支持。

    《菊豆》日本德間書店投資,《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是年代國際(香港)投資,但母公司是臺灣的,老闆叫邱復生。

    後來成為哥倫比亞(亞洲)公司常務董事的芭芭拉·羅賓遜,當時就在年代國際任職,也是一段淵源。

    但到《有話好好說》時,一來是都市片,二來鞏麗不參演,資方全跑了。

    而現在拍《一個都不能少》,老外一瞧是農村戲,哎喲!可以可以。

    “我們對張導演的新片很感興趣,符合他一貫的風格和擅長的題材,具備廣闊的發行前景。”

    “首先我很感謝,其次很抱歉。我們預算完成,資金到位,正在籌備拍攝。貴方想參與投資的話,好像沒什麼必要。

    不過海外方面,我可以交給貴方負責。”

    一拍即合的事情,當即達成初步意向。

    《一個都不能少》的海外發行交給對方,許非不想全球票房分成,聽著好聽而已,不如直接買斷。

    於是乎,成本回來了,還賺了。

    許老師又開始薅羊毛,笑道:“其實我們剛完成了一部電影,叫《風聲》,是你們所謂的間諜、特工題材。

    演員陣容龐大,鞏麗、張蔓玉、葛尤、姜聞、梁佳輝。我覺得在歐洲市場,起碼辨識度是比較高的,甚至有一定知名度。”

    “哦?”

    倆人用英語小聲交談片刻,道:“我們有些興趣,可以先看看樣片麼?”

    “當然。”

    初次見面就談了兩部片,不能再繼續了。三個人的酒桌氣氛熱烈,為可能帶來的長期合作而乾杯。

    當夜,書房。

    牆上掛著一幅《山鬼》,桌上擺著明代的香爐,手裡把玩著清代犀角杯,燈光昏黃,薰香嫋嫋,沒有半點陽間的東西。

    許非一思考,就回自己家,身體和靈魂都能得到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