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諸侯王 作品

第七章 又是一年有些叛亂


作為太子,理論上來說,李承昭不需要將兵法學習的太精,他更多需要學習的還是帝王心術,馭人之術。但兵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和治理天下有共通之處,所以李智雲也不希望兒子一點不懂兵法。

 
故,他也不求李承昭能成為百戰百勝的統帥,但是基本的兵法策略,番邦治理之策,他必須要懂。否則將來若有戰事起,他不知道該用什麼人為將,那可是大問題。

 
貞觀十一年過去,大唐進入貞觀十二年。

 
去年是風調雨順的一年,今年同樣也是風調雨順的一年。帝國無大事,那就是繼續修建糧倉屯糧。糧食這玩意,多到爛在倉庫裡和倉庫裡一無所有完全是兩種概念。當然,作為天子,李智雲還是很講良心的,即將過期腐爛的糧食,他全都讓人拉出去給那些奴隸食用,算是不浪費吧。而且,奴隸們也能飽餐一頓,皆大歡喜。

 
如今的奴隸境況,比初期要好上很多。初期帝國使用奴隸,完全是當作一次性消耗品,吃得少幹得多,起的比雞早,睡的比狗晚,完全被當作畜生使用。民間有句歌謠;骨在水泥下,骨在淤泥中,骨煤不分家,奴隸無家歸。

 
但凡修建水泥路的地方,在路旁不遠處,肯定能找到巨大的焚燒坑洞,裡面全都是奴隸的骨頭渣。而河渠和運河兩岸也是同樣的一個道理,基本上都是如此。民部統計過死掉的奴隸數量,前後加起來近六十多萬。這是一個極其龐大的數字,還不包括正在死的,和正在被押送來赴死的。

 
輝煌盛世之下,其實是奴隸屍骨堆砌而成。這麼做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比較顯而易見的一點,就是帝國子民勞役減輕,他們能放開耕地,放開生孩子。人口蹭蹭上漲,糧食稅賦年年增多。

 
至於奴隸慘不慘,這並不在帝國官員的考慮之內。眾所周知,奴隸不是帝國子民,那麼他們就不是人。既然不是人,那又何必憐憫他們的經歷呢。

 
眼下,帝國中的部分組成部分,可是世家門閥。他們雖然飽讀詩書,但是論殘暴,他們比誰都殘暴。南北朝時,山東士族到處修建堡壘,庇護佃農和本家人。而關隴貴族更不用多說,脫胎於鮮卑等部落的他們,本質上還是草原那一套做法。即,誰贏,誰享受敵人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