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鐵不加冰 作品

第58章 十六

    紅土吞掉了球上的一部分旋轉,想要達成相同的效果,需要計算到紅土“吞噬”的那部分旋轉,並進行反向推算。

    可實際上,球擊打到土地,和每一次奔跑,都會改變紅土場地的參數。

    仁王記住場地的觸感,計算場地的變化,也只是為了簡單的佈局,而不會去細緻計算摩擦卸力的比例。他在為場地建模後,腦子裡會瞬間給出一個可能性更大的結果,這可以縮短他的反應時間。

    如果去細緻計算擊球的數據和場地的變化數據,哪怕在節奏放慢的紅土場,也太浪費時間了。

    場邊的幸村一邊看著比賽,一邊開了自己的第六感。

    在場外這一招也是有用的,用來加深對比賽局勢的瞭解,和預測。

    和才華橫溢的極限有效果上的相似(原理自然完全不同),幸村能夠通過第六感去“預測”出場內局勢的大致走向,繼而預測出……

    “二十二球。”他說,“節奏過於慢了。”

    “這樣的節奏對博格有利。”梅達諾雷判斷道。

    幸村卻搖了搖頭:“這可不一定。持久戰……”

    他知道仁王很擅長持久戰,但不管是梅達諾雷還是博格,還有許許多多當地的觀眾,會潛意識認為仁王不擅長持久戰。這是因為外在的人種體現,和從前同國籍球員展現出來的共有特質。

    這像是進化論留給不同人種的優勢和弱勢:東亞人在耐力上就是會更弱一些。

    二十二球這個結果有些微妙,幸村認為在這一球打到第二十二個來回之前就會產生變化,讓他預測的結果發生偏移。

    梅達諾雷認為仁王會提速。

    但幸村並不這麼覺得。

    或許……

    “再慢一點。”他說,“今天的天氣不錯,就算打上十幾個小時也不會中暑。”

    梅達諾雷:“……你認真的嗎?”

    幸村確實很瞭解仁王。

    雖然比賽開場的基調是博格定下的,但仁王很快就決定順著博格,在持久戰上壓制住博格,拿下壓倒性的勝利。

    既然要“壓倒性”,那索性極端一些。

    將比賽時間拉長,將比賽節奏拖慢,但不能降低比賽的強度。打上十幾個小時,看誰能堅持到最後。這樣的比賽不是很有觀賞性嗎?想必看比賽的球迷也會滿意的。

    職業網球手都能夠精準控制球的落點。

    仁王和博格來回調動著對方,讓球擊打在底線邊角處,是壓線球的打法。

    從第一球開始,他們就在互相較勁:誰先改變,誰就輸了。

    而這種打法,除去比拼耐心,能夠得分,就全靠著對球的精細掌控。

    博格是德國人,他擅長這個。他認為自己會有優勢。

    但磨了大半個小時,終於結束的第一局,卻是仁王得分。

    比分交替到40-40,最後的賽點由仁王拿下。

    這一球仁王沒有突然更換比賽節奏,去打小球,而是依然用著底線截擊的技巧。網球的弧線拉得很高,在空中畫出完美的弧線軌跡,落地時將近垂直落地。

    這樣的球理論上是很好回擊的,可回彈時,球落的位置更深了一些――這是幾次打在同一個位置後,旋轉的網球不斷在紅土場地上留下凹形,最後形成了一個有些明顯的下凹的小坑,而網球落在坑裡,旋轉讓它往上爬,卻在坑裡迴旋了一圈才真正從坑裡回彈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