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妖九千歲 作品

第一百零七章 溫侯銀戟 4.8k

    熱門推薦:

    “這是……”

    曹謹行皺眉,嘗試停止真氣灌輸,那股吸力慢慢消失,石凋變回散發微光的普通石頭。

    再次灌輸,吸力又會出現。

    真氣越多,吸力越強。

    “看來神運石還原的秘密就是這個了,只要灌輸真氣就能促使石頭結合……”

    曹謹行看向東南方:“應該是有一個人手裡同樣拿著石凋灌輸真氣,他在吸引我過去……或者,找過來……”

    砰!

    突然一聲炸響。

    包廂門轟然破碎!

    一道白衣人影衝進來,舉掌打向曹謹行,曹謹行回掌還擊,雙掌相對,勁氣四射,宛如拆樓一般,震碎了雅間的屏風門窗!

    先天八層!

    曹謹行不動聲色。

    那人先支撐不住,他境界稍高但掌法遠遠不及,倒退好幾步,臉上卻露出讚歎的笑容:

    “這就是《八荒刑劍掌》?果然厲害。夏一鳴,在我面前就沒必要用假臉了,我可是等了你好久。”

    等我?

    等我用石凋嗎?

    曹謹行變回“夏一鳴”的臉,道:“你消息倒靈通,我剛從通道出來不久,沒想到已經傳開。”

    “方臘寶藏藏寶無數,其中不乏江湖中人夢寐以求的高品秘籍,當然要時時刻刻注意它的動向,何況……還有丐幫的人大張旗鼓地找你,我想不知道都難。”

    “丐幫……”

    曹謹行心中瞭然,陸崑崙那小子應該已經有了猜測,他這是幫我揚名……

    “夏一鳴”名聲越響,越是高調,越不容易往錦衣衛上想,那就還有和江湖勢力合作的可能。

    錦衣衛代表的是皇家,他們找到寶藏就只有一個結果——充公!

    這顯然是很多江湖人不想看到的。

    夏一鳴是夏一鳴的時候,還可以跟江湖勢力合縱連橫,為寶藏現世多方斡旋。

    一旦夏一鳴成了曹謹行,那就沒有絲毫合作的可能,等待他的,只會是一個個“蒙面高手”的巧取豪奪。

    “果然,那小乞丐地位不低。”

    曹謹行跟他報名,就是想讓丐幫的人知道,以丐幫的勢力,即便沒有陸崑崙推波助瀾,也會迅速傳揚。

    有《分身魔影》在身,想抓他難上加難,硬的不行,只能來軟的!

    本來計劃的好好的,曹謹行已經準備好跟某個大勢力合作促使寶藏現世,沒想到讓這小石凋打亂了……

    白衣人注意到周圍越聚越多的人影,說道:“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你確定要在這談?如今你已經成了香餑餑,很多勢力想要你手裡的東西,再耽誤一會,來的人可就多了!”

    曹謹行不為所動:“你想要合作?”

    白衣人理所應當道:“當然。”

    曹謹行冷笑:“就剛才那陣勢,我還以為你要強搶!”

    白衣人不以為意,笑道:“既然搶不到,那就只能合作了。誰讓我也是孤家寡人呢?”

    “那你就不怕被我搶嗎?”

    “我可不是任人拿捏的人,退一步,你搶了我的也沒用,三瑞獸缺一不可,只有我知道第三塊的線索!”

    “……”

    曹謹行皺眉:“你是誰?”

    “我叫王夜風。”

    王夜風微微一笑:“別誤會,我並非方臘後人,而是……殺他的人的後人!相信我,我比他嫡系子孫知道的還多!”

    曹謹行看著他的臉。

    王夜風泰然自若。

    越來越多的人匯聚。

    已經有人偷偷放飛信鴿……

    曹謹行突然轉身,施展輕功離開客棧,王夜風一笑,丟出一錠銀子給掌櫃,自己施展輕功追上去。

    ……

    “合作要有誠意。”

    來到淳安縣外,某個樹林裡,曹謹行把玩著白澤凋塑:“我現在可是一頭霧水,不知閣下,可否詳說?”

    “事情其實很簡單。”

    王夜風揹負雙手,直言道:“方臘事敗之前,曾命人將神運昭功石混合精鋼、鎢鐵製成大門,封存寶庫,又取神運石石芯,秘密製成三瑞獸石凋,做為鎖鑰,原意是以防萬一,倘若事敗也能助方家人再度崛起……”

    “等等。”

    曹謹行奇道:“方臘是明教第八代教主吧,他沒給明教留點兒東西?”

    “呵呵。”

    王夜風古怪笑道:“他將寶藏封存,防的就是明教!做了皇帝之後,還有人用所謂的教規來約束你,你願意嗎?明教勢大,他兒子又沒有他的武學天分,將來能不能做成教主都兩說,即便做了,只怕也是受教中高手掣肘,到最後奮鬥一生得來的東西全為明教外姓人做嫁衣,皇權改姓,教權顛覆,他能不防一手嗎?”

    “原來如此。”

    怔酵合一的弊端。

    怪不得連那六塊聖火令和《乾坤大挪移》心法也藏起來,這根本就不是留給明教的東西,是留給方家的!

    曹謹行心頭的迷霧驅散一點,這事越來越清晰了。

    他抬手道:“請繼續。”

    王夜風道:“方臘事敗前三天,他曾秘密取三塊地圖給三弟方七佛、兒子方天定、侄子方興,三處各藏一個石凋,只要三人同心,就能進入寶庫,東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