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 作品

第217章 第 217 章

    顧凜往後退了一步,拱手行禮。

    距離鄉試才過去大半年,黎權就發現在自己這兒留下了印象的顧凜比在府城見的時候高了些,他不由得想起鹿鳴宴上顧凜論的關於旱災的策。

    自己呈上去大半年,終於有了進展,今年現在京都一些地方試種,確實有效後再推廣開來。

    其實以黎權的想法,這樣好的方法儘早推開來才是最好的,百姓能更早地嚐到豐收的喜悅,能讓更多人脫離食不果腹的邊緣。

    但朝廷裡的事兒牽扯甚廣,比起吏部、戶部、刑部這些時時能在皇上面前路面,掌握著中樞的地方,禮部只有在舉行重大祭司禮儀的時候才會被想起來,他也是有心無力。

    監視的考官和學子牽扯上關係可不是一件好事,黎權就當沒有見過顧凜,目不斜視地進去了。

    顧凜也沒什麼異樣,走到自己的位置坐下。

    今天是第一場考試,考的是經,屬於死記硬背的東西,會做的看了題目提筆就寫,不會的半天憋不出來。

    顧凜把題卷掃了一遍,在雪白的宣紙上開始答題。

    院試題捲上的題目比鄉試上要多,顧凜答完出剛出禮部大門,黃玉文的聲音就在後邊響起:“鍾兄,陳幸……”

    從前說王欽,現在是他,兩人該說不愧是從小一起長大的鄰居,都要在門口對對題才走。

    突然,黃玉文快走幾步出現在他身邊:“顧凜,你答得如何?”

    顧凜已經看到人群裡的林真了,腳步加快了些:“和往日裡溫書時做的所差不多。”

    他們幾個經常在一起溫書,一聽他說這話,就明白他大概率全都答上了,空了兩道題的黃玉文還有陳幸都暗暗為自己愁起來。

    他們兩個在鄉試時的名次本就不高,這回考中的幾率實在是太低了,低得兩人都有些怕了下面的兩場考試。

    第二場考試在兩天後,考義。

    考完義再兩天,是最好一科,時務論。

    顧凜拿到題目的時候發現依舊不是去年的旱災,而是叫學子們回答怎麼應對近年來數次騷擾大禹的車羅國。

    車羅國在大禹北面,與大禹京都隔著人煙稀少,地域廣闊的離州,每年冬季都會北下劫掠數次,大禹也出兵打過,但是離州邊境實在是太廣,防得了一處防不了另外一處,所以漸漸地相當於默認了車羅國冬季的劫掠,左右離京都還遠,想要打到這個地方來實在是痴人說夢。

    只是不知道去年車羅國是怎麼回事,竟然接連攻下離州數座城鎮,把裡邊禍禍得人畜不剩,朝廷這才派兵去查看。

    從小就被林真教導著要時時注意時務變化的顧凜因為階級原因並不能接觸到很多東西,但是他善於收集,模模糊糊地能猜到些許。

    他微蹙著眉,望著題捲上的題目,並沒有立出打,還是不打這兩個觀點,而是寫了另外一條,“動兵馬,則要動糧草”,糧草何來,戶部,戶部的糧草又從何來,從賦稅而來。

    離州本就地廣人稀,何不加以利用?

    顧凜先提出:

    一,朝廷可以以比其他地方更有利於百姓的政令吸引百姓到離州紮根開墾,比如入離州五年內不上交賦稅,十年內交其他地方賦稅的多少,以及朝廷補發種子,農具等,將離州廣闊的土地利用起來。

    二,在把離州土地利用起來,吸引百姓定居的同時,將當地百姓組織成更有效率的民兵,以應對車羅國的騷擾。

    三,一旦離州這道防線建立起來,不但可以為京都輸送源源不斷的糧食,還能成為京都與車羅國之間的第一道防線,拿不下離州,車羅國就別想踏入京都半步。

    三個觀點寫完,顧凜的答卷也幾乎寫完,以他的目光看,自己前半段還算掩蓋了真正的意圖,後半段卻漏出來些許。

    沒錯,顧凜的觀點從來就是“你要戰那便戰”,手裡頭籌碼多有籌碼多的打法,不殷實有不殷實的打法,而不是坐以待斃。

    他實在不理解朝廷為何把大半個離州拱手讓於車羅國的鐵蹄之下,讓只能留在離州討生活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與當日毫無作為,讓流民軍進了府城的府君和武將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