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有熊 作品

第104章 第二人

    是的,實在太離譜了。

    布魯諾這麼美妙的慘叫聲,居然不是自己創造的,亞瑟感覺有點遺憾。

    如果不是有更重要的收穫,他一定會試試通過影響變化迷霧,干擾、甚至中斷序列晉升的過程。

    那個讓他主動讓步的收穫,就是“引導”關聯形成的全過程。

    從給布魯諾穿上“穿行者禮裝”完成封鎖,這傢伙順勢晉升開始,構成“穿行者禮裝”的變化迷霧就失去了控制,成為依附在他身上的全新“變化”。

    在變故發生的時候,亞瑟沒有強行奪回控制權,反而直接放手,全力開啟“記者”的兩種視覺感官,仔細觀察這場晉升的所有細節。

    他在布魯諾身上感覺到了類似與洛蒂之間,那種特殊連接的靈性觸動。

    弱小,而脆弱,幾乎無法觀察。

    在布魯諾經歷了數十次靈體接近潰散的痛苦後,這種“變化”才非常不情願地展現在自己眼前,是極其人性化的那種“不情願”,不管是肉眼還是“混亂之眼”,都必須使用視線餘光觀察,一旦進行直視,它就會故意停止變化,直到視線移開才繼續,就像在和亞瑟玩123木頭人的幼稚遊戲。

    等適應了這種“變化”習性,他才真正看見形成“引導”的關鍵。

    “穿行者禮裝”失去控制後形成的那些變化迷霧,最開始只是安靜依附在布魯諾身上,並沒有直接從亞瑟的“變化”成為布魯諾的“變化”,這是第二步,代表著選擇。

    而第一步,就是目標自身能承載“混亂”。

    在這個過程裡,亞瑟做了什麼其實不重要,最重要的步驟,是對方自願選擇接受他的“變化”。

    先前之所以總是失敗,核心原因就是他理解的“客觀”有偏差,所作所為看起來是客觀引導,本質上仍然是強制干涉,這種做法即便成功,也只能從“混亂”中創造出屬於亞瑟的“秩序”。

    因為這是他需要的,被引導的目標並不需要。

    這就是問題。

    亞瑟認為的客觀,只是不追求“秩序”的具體結果,可他卻不明白,單純追求從“混亂”中誕生“秩序”這個過程,同樣是一

    種主觀的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