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無銀三千兩 作品

第二百二十四章 陸地仙神

    遙記得當年,在西疆玉龍關以西處,有座密-宗子弟管轄的佛門高塔,塔內有宗教僧侶不下八百人。

    一次某個小和尚在塔底燒火做飯時,不慎弄倒了火爐,直接導致火勢飛速蔓延,無法立時撲滅,不多時便已滾滾濃煙熏天,焰光衝破夜空。

    熊熊大火從一樓直直往上方燒去,估計用不了半個時辰的光陰,整座佛塔內的所有人,都要悽慘的淪為焰中之鬼,情況著實已萬分兇險!

    西域有個人盡皆知的魔教喚作“宓教”,宓教教主和那位龍虎宮前任掌教一樣,也姓張。

    那位手段通天的魔教張教主也不知是路過寶地,突發菩薩心腸,不忍見塔內僧人盡數喪身火海,亦或是別有所圖,希望通過此種救人的方式穩固地位,拉攏人心,讓整座西域都知道宓教教主是個仗義出手救人的俠義兒郎,值得信賴,讓全教在世人眼中的那個糟粕形象得到徹頭徹尾的大幅改善。

    反正那整整八百號僧人都在張教主的幫助下,留得了一條性命,皆沒有以身殉佛!

    那時候火勢已極是雄大,別說最開始燒的一樓了,就連二三樓的窗口處,都有十分猙獰“火蛇”往外瘋狂吐著性子,其狀猶為恐怖詭譎,彷彿要把牆磚壁壘都給用高溫融化一般。

    逃命的出口早已被烈焰堵住,飛天無路,遁地無門,身處該塔中的人們若沒有翅膀,從天空飛走,焉還能有半分活路?必然是死路一條!

    就在全部僧侶都已陷入絕望,不少輩分年長的僧人都開始默默唸誦起往生經文,打算為自己以及其餘僧眾超度祈福之際。

    樓底下突然傳來了張大教主的震聲喊話。

    那位年紀輕輕的魔教教主聲若洪鐘,他放言勸躲在樓頂處的僧人們不用擔心會不會摔死的問題,儘管從高處跳下來便是,有他張教主在,決然不會讓半個人摔死。

    雖然他說得坦坦蕩蕩,且義正辭嚴,大有讓人信服的底氣所在,但此人畢竟是西域著名魔教宓教的當家教主,豈能隨意就相信?

    宓教在玉龍關以西的土地上興風作浪多年,歷經了整十代教主,除去這一代,前九代教主,無疑例外全都是兇惡歹毒,殺人不眨眼的魔頭,手上孽障多得數不過來,可謂臭名昭著到了極點。

    那個姓張的年輕人精通佛道兩家學問和功法,不過二十歲便已修為登堂入室,出任堂堂一教之主,本事固然不小,境界更是強得厲害,人脈極廣,長輩緣也極佳,甚至連青泥寺方丈一衲禪師和龍虎宮張天師兩位聖人都對其讚賞有加,覺得此人年紀雖然輕,但心性絕佳,有著統領萬人的“帥才”,就憑他對人處事種種方面透露出的那份“心意”,就能看出,宓教有了他,必能痛改前非,即使無法抹去黑暗渾濁的過去,但肯定能擁有美好光明的未來。

    張教主對此深以為然,為了讓宓教前程無憂,甚至還討好彩頭一般的提議,將宓教本部基地,改名為“光明山”,光明山有宓教,前途光明璀璨。

    這個提議剛一出口,立刻就得到了教眾們的同意,無一人有異議,均覺得此名字妙之極矣,也就新一任宓教教主這種不世之材,方能取得出來。

    魔教新任張教主上任不到半年光陰,美名就已遠播,大半個西域都知道宓教出了個不過弱冠之年的傳奇新教主,那個青年人大刀闊斧的改變教內諸多事務,賞善罰惡,手段雷霆,短短數月,就親手斬殺了教內最出名的幾號兇惡之徒,讓那些終日殘害百姓的罪孽滔天、惡貫滿盈之輩,付出了他們應有的代價。

    可即便張教主聲譽已達這種光輝地步,宓教之“臭名”實在太過地固根深。

    魔教就該行惡事,這類潛移默化的思想,早就深深紮根在人們心中,哪兒是那麼容易就輕易扭轉過來的?

    宓教教主會做好事,可以,你做了以後我才勉為其難的會捏著鼻子認可,而且就算勉強認可,背地裡也難免腹誹一句“偽君子”,給你戴一頂收買人心的黑帽子。

    覺得你這麼做壓根就不是出於本心,表面看來功勞不小,但實際上,目的可能並不單純,是想著用小小的施恩,換取更多的福利回報,讓愈來愈多的人投效魔宗宓教,成為你張教主的麾下爪牙。

    待你收買了足夠多的人心以後,等到你掌控的魔教教眾門徒的人數愈發雄大以後,那麼那個姓張的臭小子必定會漏出萬分醜惡的獠牙,開始大規模發起戰爭,引得戰火滔天,民不聊生,江湖和廟堂都不得安生!

    屆時搞不好整座西域都要出現宓教一家獨大的局面,西域的幾大密-宗教派,搞不好都要成為他姓張的附庸傀儡,魔教吞併佛教,滅絕人倫,真正意義上的末法時代,就要因為那個該死的小子而宣告到來了……

    多半是聽信了太多的流言蜚語,西域密-宗的宗主皆對宓教新教主極度不滿,談不上恨之入骨,但其態度卻也與千年前儒家至聖說的,和對待鬼神的態度相似,但並非單純的敬而遠之,而是“不敬”且遠之。

    意思就那個姓張的年輕混蛋如果早早死了那最好,萬事大吉,值得慶祝,若沒死,那就寄希望於宓教別和密教有任何的關係,兩者離得越遠越好,佛門聖地,斷然不許魔教子弟涉足,否則便是對佛祖的一種褻瀆!

    可及時密-宗教主們對宓教有這般深厚的成見,張教主那會兒功夫仍是挺身而出,雖萬千人吾往矣。

    儒家講究“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融佛道兩家思想於一身的年輕張教主卻欣然前往塔底,決意以德報怨,要出手救下眾僧侶的生命。

    那些僧人們蠢笨愚鈍,早就已被流言蜚語所洗腦,認準姓張的傢伙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偽君子,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自身利益出發,所圖之事尤為陰暗,沒有絲毫好心腸可言。

    根本就沒想到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張教主是出於本心的善意才願意跑來救人的。

    火勢愈燒愈旺,高達七級的浮屠佛塔眼看就要被完全燒穿。

    等到那時候,區區肉身如何能擋得住千度烈焰,小和尚們自然會全被燒成骨灰,老和尚能不能燒出幾顆舍利子那要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