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茂行 作品

第341章 筆談

    復興會僻居江西,聲名傳至日本,就連吉田松陰也慕名而來。對於此,吳捷十分高興。

    然而,華夏早於日本開國,國力數十倍於日本,卻並未像日本那樣,大量湧現出吉田松陰式的熱衷西學、熱情追求富國強兵之策的仁人志士。

    華夏國內的士大夫階層,開眼看世界者少之又少。不管是滿清中樞還是下層知識分子,都對洋務抱以強烈的敵視、抵制態度。社會民智未開,雖有四萬萬人,卻對國家命運漠不關心。

    反觀日本,薩摩藩、長州藩已經開始興辦洋務,以教育開啟民智。德川幕府、天皇宮廷兩大中樞機構雖然存在政見分歧,卻也都在思索富國強兵之策,出現了主張興辦洋務的中樞官員。

    吉田松陰冒險來到華夏,從復興會尋求富國強兵之道。與之相反,滿清政府對民間管控並不像日本幕府那樣嚴格,華夏卻鮮有官員、平民敢冒險到外國求學。

    直至十九世紀八九十年代,華夏仍然歧視出洋留學的官員、士子。湘軍大佬、曾國藩的好友郭嵩燾曾任廣東巡撫,不久便被排擠,後又出使歐美,對歐美政治、文化、社會制度近距離深入觀察,讚不絕口。

    京內頑固派指責郭嵩燾“事鬼”、“欲向夷人稱臣”,把他斥為漢奸。家鄉士子亦義憤填膺,竟然集會要拆毀郭嵩燾在家鄉的宅邸。

    郭嵩燾見識非凡,對洋務運動之弊有著深刻的認識。他認為列強之強不在堅船利炮,而在於政治經濟文化制度,主張從制度層面學習列強。

    這一點,郭嵩燾比李鴻章、文祥、奕?、張之洞之流可強多了。然而,郭嵩燾被列強譽為“東方最有教養者”,在國內卻受到極為不公的待遇。

    這也從側面印證了,華夏的現代化道路,阻力極大,任重而道遠。

    歷史上,日本利用明治維新,一躍成為東亞大國,在隨後半個世紀裡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苦難。

    吳捷看到吉田松陰的名字,心裡忍不住生出萬千感慨。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前統一華夏,搶在日本之前完成政治經濟改革。

    他本想給予吉田松陰格外的禮遇,轉念一想,決定先冷落他一番,讓康可銓過去會一會吉田松陰,探一探吉田松陰的口風。

    沒想到,康可銓見過吉田松陰,對他讚不絕口,極力勸諫吳捷釋放、接見、禮遇吉田松陰。

    次日,吉田松陰、金子重輔被帶至東王府。兩人一身浪人打扮,留著武士髻,武士刀具已被近衛團的官兵收繳。

    吉田松陰年近四十,瘦長臉,身材瘦削,雙目炯炯有神,四肢孔武有力。即使面對著吳捷、近衛團官兵,吉田松陰仍舊桀驁不馴,僅鞠躬行禮而已。

    天京城內沒有會說日語的人。此時的日本武士階層主要以侯文為書面語言,只有少數高級武士才會熟練掌握漢語。侯文脫胎於漢語古文,可與漢語勉強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