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茂行 作品

第246章 蔣益澧率軍投降

    蔣益澧知道復興會神通廣大。李珊元準確說出他與李續賓不和,此舉並不令蔣益澧意外。只是,他那番湘軍威脅華夏長治久安的微言大義,確實有些振聾發聵。

    他心裡清楚的很,自己這六千湘軍斷糧已久,突圍無望,除了投降,再無別的選擇。

    但是,就這麼投降了,家鄉父老如何看待自己?六千三湘子弟的性命如何保證?

    那個李瀚章,似乎已經決計追隨復興會了。哼,這個首鼠兩端的皖北小兒!自己是三湘子弟,豈能像他那樣背信棄義!

    復興會善待俘虜,這是不假。可是,他們只善待下級官兵。對於中上級軍官,他們雖然不傷人性命,卻也是牢牢地監禁,並不輕易釋放。

    若要投降,自己作為主將,該怎麼辦?

    以死殉節?不成,自己才三十歲,如今才是個知縣,賞加同知銜。李續賓已被清廷實授為安慶知府,賜摯勇巴圖魯勇號。若自己死了,李續賓豈不要偷著樂?不行,比不過李續賓,就不能輕易言死!

    籌錢贖人?自己身份特殊,復興會會同意嗎?

    對了,可以此為投降條件。只要復興會肯放自己和唐訓方回去,自己就答應投降。

    可是,這樣一來,自己苟且偷生,豈不被世人恥笑?自己手上又沒籌碼,復興會憑什麼答應他?

    難道,像李瀚章那樣投順復興會?做個貳臣?

    蔣益澧胡思亂想良久,沒有作聲。

    倒是唐訓方十分不忿,他性子急躁,說話做事一向直來直去。他說:“大丈夫戰死沙場,死得其所,也能留下名節在人間。何必苟且偷生,反被家鄉父老唾罵?”

    李珊元針鋒相對,說道:“義渠兄此言差矣,識時務者為俊傑。羅山把你和薌泉兄留在梅家洲,擺明了是要拋棄你們。你們為羅山獻名節,豈不讓李續賓暗自高興?”

    李瀚章也插話道:“義渠看重名節,這是士子本分,李某十分佩服。只是,梅家洲還有六千餘名三湘子弟,他們還有父母、還有妻子。義渠可曾問過他們,是想投降還是想餓死、病死?”

    斟酌良久,蔣益澧猛喝一大口茶,說道:“假若我軍投降,貴軍真的會善待俘虜?真的能夠放官兵回鄉?”

    曾國藩認為亂世需用重典,肆行殺戮,被時人譏為曾剃頭,意為殺人就像剃頭一樣隨意。他還鼓勵部屬多殺長毛,只要湘軍攻下了太平軍佔領的城池,不分城內軍民,不分是否投降,皆可屠之。

    這就是湘軍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屠城政策。即便太平軍投降,湘軍也會先佯裝允許,再盡數將其屠殺。

    蔣益澧口氣鬆動,李珊元心裡長舒一口氣。蔣益澧是第一個帶兵投降的湘軍大將,若能成功,將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