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茂行 作品

第181章 善待俘虜

    一下子在建昌俘虜近四千名清軍,大大出乎吳捷的意料。如何處理這四千名清軍,也成為一件棘手的難題。

    戰鬥剛一結束,戰場上便出現打罵清軍俘虜的現象,引起了吳捷的警惕。

    清軍將吳城鎮、蘆潭鎮洗劫一空,又在建昌城外的村莊裡肆行搶劫,百姓對其恨之入骨。

    這次戰鬥歷時近半個月,戰士們奔波辛苦,又損失了戰友,把仇恨都轉移到了俘虜身上。

    一時間,頗有人主張一不作二不休,乾脆把這些俘虜全部殺掉。

    殺俘問題自古有之。直至近代,殺俘問題仍很嚴重,歐洲有,亞洲亦有。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紅軍一直強調“不殺俘虜”,把不殺俘作為俘虜工作的底線原則。

    以不殺俘為開端,紅軍創造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俘虜政策,在瓦解敵軍、戰勝強敵發揮出巨大作用。

    歷來殺俘不祥。

    從唯心主義觀點來看,歷史上嗜殺的武將,大多不得善終。

    戰國時,秦將白起坑殺趙國四十萬降卒,趙國幾乎戶戶掛喪。白起最終失信於秦王,身死族滅。

    西楚霸王項羽,於洛陽新安坑殺秦國二十萬降卒,最終在垓下兵敗自刎。

    明朝開國名將常遇春,屢屢屠城,三十九歲暴薨,兩子為國公,都失位而死。

    明朝抗倭名臣胡宗憲誘殺倭寇首領汪直、徐海,最終釀成更大的倭亂,胡宗憲也受到嚴蒿父子牽連,最終自殺謝罪。

    在十九世紀中期的華夏,殺降卻是一件公開而普遍的事。例如,湘軍統帥曾國藩便極力慫恿部下殺降,認為殺的太平軍越多,太平軍的力量越弱。

    1861年,曾國荃攻下安慶,俘虜一萬六千多名飢餓無力的太平軍。這些太平軍多為英王陳玉成的部下,意志堅定,頭腦頑固。曾國荃不好處理俘虜,只好接受幕僚意見,將其全部坑殺。

    事後,曾國荃又放縱部隊在安慶城內搶劫,屠殺城中百姓。湘軍水師統帥彭玉麟自小在安慶長大,為人嫉惡如仇,聽聞安慶被屠,便請求曾國藩誅殺曾國荃。

    曾國藩當然不可能誅殺自己的親弟弟,他反而語重心長地教導彭玉麟,要彭玉麟不要書生意氣,放膽殺俘。

    曾國荃因為殺俘太多,心中擔驚受怕,萌生了退意。曾國藩立馬來信鼓勵曾國荃,誇他殺得好,殺得對。

    曾國藩的門生李鴻章也有樣學樣,在江蘇大肆屠殺太平軍戰俘。尤其是蘇州殺俘事件,影響極為惡劣。

    因牽涉到洋人,差點釀成國際事件。李鴻章內心忐忑,生怕政敵落井下石。誰知道,清廷不僅不怪罪,反而下詔說淮軍殺俘殺得好。

    拋開“殺俘不祥”這種唯心主義觀點,貿然殺俘,定會增強敵軍抵抗意志,增加戰鬥難度。

    例如,湘軍、淮軍在太平天國後期大規模殺俘。即使太平軍將領主動投降,湘軍也經常先誘降,再出爾反爾,誅殺太平軍降將。一些太平軍守將乾脆破罐子破摔,和湘軍魚死網破。

    湘軍、淮軍敢於殺俘,是因為他們力量強大,坐擁數十萬部隊,又有華夏數省財力作後盾,不怕太平軍死扛到底。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湘軍屬於私人武裝,戰爭一結束就要解散。不少軍頭巴不得天下好亂,好避免、拖延裁撤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