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茂行 作品

第123章 公使來訪

    早在1853年初,江蘇巡撫楊文定便指示上海道吳健彰,要他向洋人尋求援助,共同鎮壓太平軍。

    當時,外國貨物大多經上海輸入內地。上海海關又稱江海關,關稅收入很豐,上海道是天下第一肥缺。

    吳健彰原是廣州十三洋行的僕役,因他乖巧勤快,學得一口流利的英語,逐漸脫穎而出,躋身十三行行商之列。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吳健彰看準時機,從廣州轉移至上海,成為旗昌洋行的大股東。他豪擲五十萬兩,捐官成為上海道臺。

    清廷認為吳健彰有“通夷之才”,任命他為蘇松太道(上海道)兼江海關監督。吳健彰僱傭洋行武裝商船,又去澳門招募了數百名洋人僱傭軍。

    除此之外,吳健彰還偽造太平軍檄文,在上海洋人中間散播仇恨情緒。

    洋人不信任吳健彰,不肯輕易下場支持清軍。

    楊文定無奈,只好親自上陣。他以江蘇巡撫的身份照會各國駐滬領事,請求列強幫忙鎮壓太平軍。

    各國領事本在上海觀望,拿到江蘇巡撫的照會後,他們才踴躍起來,準備在清軍和太平軍之間尋找合適的立場。

    不列顛駐滬領事阿禮國最是積極。他向駐紮香港的不列顛公使文翰發出一道緊急公文,建議文翰調遣艦隊,干涉太平軍與清軍的戰爭,從中漁利。

    阿禮國認為,太平軍難成大事。此乃天賜良機,若英軍及時干預,幫助清軍鎮壓太平軍,則不難從中攫取利益,爭取“無限制進入內地和沿海一切口岸,在北京建立直接外交關係”。

    文翰拿到阿禮國的急信,十分重視,若能干涉華夏內戰,不列顛必能從中漁利。他立即行動起來,從香港起身前往上海,並向高盧國、米國駐華公使致信。

    文翰建議,三國應迅速聯合起來,組織一支聯合艦隊,首先佔領“鎮江府”,防止叛軍騷擾上海,再伺機武裝干涉華夏內戰。

    為炫耀武力,文翰集結了一支艦隊,以“哈米士艦”為旗艦,又從廈門調來“撒拉曼特”艦,從寧波調來“拉特雷”艦,先後在上海集結、補給。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滿清與不列顛國簽訂《金陵條約》,開放上海、廈門、寧波、廣州、福州五座城市,與外國通商。不列顛國因此得以在五口駐泊軍艦。

    文翰在滬期間,太平軍攻下天京,各國領事大為震驚。他們這才發現,叛軍戰鬥力強,清軍一戰即潰。看樣子,叛軍是有實力問鼎天下的。

    文翰隨風轉舵,對太平軍態度大反轉,轉而宣佈“不干涉”,既不支持清軍,也不支持太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