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神帝尊 作品

第五百七十三章 頂禮膜拜,奉若神明

《洛神賦圖》是顧愷之將曹植《洛神賦》進行最完美的創作,其主題思想表達得完整而和諧,巧妙地運用各種藝術技巧,將辭賦中曹植與洛神之間的愛情故事表達得純潔感人、浪漫悲哀!

原畫面奇幻而絢麗,情節真切而感人,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充滿了飄逸柔情、詩意濃郁的氣氛。

也真是因為此圖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所以臨摹本非常多,神龍府會客大廳的紫檀屏風上洛神賦圖就是其中之一。

很多人都想找到顧愷之原版的洛神賦圖,可找來找去,此圖原版的去向卻成謎,誰都不知道哪裡去了,因為真跡在倪霧手中!

可以說,倪霧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這幅畫,一看就是十多年!

原畫想象豐富,人物生動傳神,情感熾熱純潔,畫面虛實疏密相間,使人感受到飄逸浪漫詩意盎然的意境美,達到詩歌與繪畫的相互交融統一。

但從表現技法上來看,原《洛神賦圖》中的山石樹木風格有些古拙,結構簡單,狀物扁平,一座座山峰排列的狀態,象金花裝飾的犀角梳子,即所謂“群峰之勢,若鈾飾犀櫛”。

山水色彩極少運用皺擦,只在坡腳岸邊施以泥金,實現遠虛的空間關係。

雖然人和山的空間關係還不協調,偶爾在色彩和形式上出現,但作為圖中重要組成部分的山、獸、林、鳥卻結合得很完整。

山石主要依靠線的變化來表現不同的面,依靠層次來表現不同的山巒變化,利用俯視的角度來表現縱橫的山川,這些都是後來山水畫的基本表現技法。

原畫之所以藝術成就那麼高,不但因為它是兩大絕世高手的強強聯合,更因為它開創了一種新的藝術傳統,不再是歌頌女性的道德為主題,而是通過她們的美麗容貌來抒發作者的情懷。

曹植的詩,骨氣奇高,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

而顧愷之的這幅畫則開創了華夏傳統繪畫長卷的先河,且其畫意存筆先,畫盡意在,筆跡周密,緊勁連綿;其筆法如春蠶吐絲,輕盈流暢,遒勁爽利;其造型佈局六法俱全,運思精微,襟靈莫測。

大氣處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氣吞萬里如虎的磅礴;細微處有“覺來落筆不經意,神妙獨到秋毫巔”之神奇。

兩人創作時的那種神遊太虛的境界,凡夫俗子怎能窺其萬一?

也正是因為此畫是華夏瑰寶,所以倪霧從見它第一眼起就深深地愛上了它!

如果不是對此畫如此偏愛,倪霧的丹青技藝也不會這麼高!

倪霧臨摹這件作品不下二十回,可以說閉著眼睛畫都不會畫錯!

莫道子碰上倪霧這件作品算是倒了八輩子血黴!

莫道子的《情繫江山圖》的確不錯,而且也準備了將近一年,可他卻不知道倪霧的作品卻準備了十多年,早在多年前就已經登峰造極了。

倪霧誤入謝府,全是因為旋轉動圖的問世,根源其實是思念!

思念若水!

在決定和一眾挑戰者進行比賽時,他心裡自然也會評估這些選手的實力,決定還是不能大意,一定要拿出自己最巔峰的作品以策萬全!

思來想去,再現洛神賦圖是他的不二之選!

首先,他對這圖真的是太熟悉了,熟悉到簡直就像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一樣,是溶入到血液和骨髓裡那種。

第二,他覺得自己和曹植同病相憐,都是天下最可憐的人!

無外乎曹植遇見的是洛神,而他遇見的是若水而已!

但是,命運和他倆都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洛神和若水都離開了!

這場挑戰賽最終的起因其實就是因為思念若水而起,所以在最關鍵的時刻,倪霧心中的情感怎麼可能不像長江之水一發不可收呢?

第三,天各一方,也許今生無緣再見!正所謂,緣起緣滅,命運無常!既然旋轉動圖起了頭,莫不如以繪畫的形式再收個尾,也算給自己一個交待。

倪霧當時真的就是這麼想的。

而谷峰看到的畫面的情境,其實就是原洛神賦圖最後一部分,也就是神女就駕啟程的部分。

原本洛神賦圖第二段的人神殊途是最令人感慨激動的,可倪霧現在流浪天涯,功力未復,根本就不知道明天到底如何,所以心中低落,覺得離別已經就是最好的結局了,所以就選擇畫了第三部分。

曹植寫洛神賦仙女就駕啟程時是這樣的:

“於是屏翳收風,川后靜波。馮夷鳴鼓,女媧清歌。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鸞以偕逝。六龍儼其齊首,載雲車之容裔,鯨鯢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為衛。

於是越北沚。過南岡,紆素領,回清陽,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

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雖潛處於太陽,長寄心於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悵神宵而蔽光。”

曹植把這段情節描寫驚心動魄,蕩氣迴腸,而顧愷之的畫作把這一情節也表現得淋漓盡致,情怨沖天,所以倪霧再現這圖時自是信手拈來,毫不費力,至少不用構思情節。

不過,也正是因為倪霧的丹青造詣極高,又對原圖的缺憾瞭如指掌,所以他在畫這幅畫時,又加入了大膽的創新,決定去偽存真,去莠存良,於是大家看到的懸空立體圖就是這樣誕生了出來。

這種畫技是倪霧獨創出來的,不論是畫還是看,都得有特定的方法才行,否則就像一座迷宮,如果不得其法的話,一輩子可能都進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