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未時 作品

第一百一十三章:萬民如海,願與世子共同赴死!【求月票】

    其中之功勞,將不弱於孔聖之舉啊。

    這是儒道立功。

    光是這篇文章,顧錦年即便是死了,千年之後,他也要封聖,其地位僅次於孔聖。

    倘若顧錦年活著,若能完成儒道立言,再完成儒道立德。

    那麼顧錦年可為當世聖人啊。

    這種聖人與眾不同,如大日一般,映照萬古,生生不息。

    他們動容,且有震撼。

    一時之間,各種複雜情緒出現在心中,讓他們無比難受。

    可就在此時。

    顧錦年的聲音,依舊不絕。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

    ......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

    【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聲音鏗鏘有力,帶著一種憤恨,也帶著一種暢然,更帶著一種大世之爭的態度,緩緩落筆。

    人們痴呆。

    此時此刻,已經不是孔家人在理解那麼簡單了。

    整個大夏王朝,所有讀書人都在細細體悟,顧錦年這首正氣歌的含義。

    這種浩然之氣,充塞於宇宙乾坤,正義凌然不可侵犯而萬古長存。

    當這種正氣直衝霄漢,貫通日月之時,活著或者死去根本用不著談論。

    大地靠著它才能挺立,天柱靠著它才得以支撐。

    可嘆,我遭遇不公,一心為民,卻被奸人所害,但沒想到的是,這種骯髒之地,卻成為了我安身立命的樂土住處。

    所以,無論是生與死,我已經看淡了。

    因為我胸中有一顆丹心永遠存在,功名富貴對於我來說,如同天邊的浮雲。

    我只希望,這股浩然正氣,能讓天下人感悟,能讓天下讀書人明悟。

    先賢們一個個已經離我遠去,他們的榜樣已經銘記在我的心裡。

    屋簷下我沐浴清風展開書來讀。

    古人的光輝將照耀我堅定地走下去。

    這便是顧錦年的心意。

    也是顧錦年想要表達的內容。

    這首正氣歌,顧錦年經過了修改,他通過這個世界的一些特殊背景,完美替換。

    有些地方也沒有去做更改,以做比喻,無傷大雅。

    文章的內容,表達的是心中之意。

    僅此就足以。

    孔家上下沉默,越是儒道造詣高深,就越知道顧錦年這篇文章能帶來怎樣的影響啊。

    “當真乃不朽文章也。”

    “能驚動聖人的文章,的確名不虛傳。”

    “今日之後,天下儒道,將要變了,從今往後,浩然正氣,非儒道可得啊!”

    “千年未有之變化,這個顧錦年,到底是何人啊。”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為不平事。”

    “好啊,好一個十年磨一劍,這一劍,磨的驚天動地啊。”

    一位位孔家大儒驚愕。

    他們不知道該說什麼了,甚至有大儒更是忍不住開口,念出顧錦年當初所作的第一首詩。

    這一首詩,放到現在簡直是應景啊。

    磨礪十年。

    劍出驚天地。

    而對比孔家的震撼。

    大夏京都。

    才是真正的驚世場面。

    京都當中,無數百姓觀望著這一幕,尤其是這些讀書人,他們是親眼所見。

    見證這必將名傳千古的一刻。

    石碑之上,洋洋灑灑的正氣歌,綻放無與倫比的光芒。

    天地黑暗。

    可這塊石碑,卻化作永恆的光芒,刺破一切黑暗。

    光芒墜下,灑落在顧錦年身上,映照出不朽的身影。

    人們驚愕。

    儒生們更是露出無與倫比的眼神。

    他們讀書養氣。

    可卻一直不知道養的是何氣。

    說是說浩然正氣。

    可這也只是自以為是。

    真正的浩然正氣,他們不明白,也不理解。

    總覺得讀了書,能明白道理,這就是浩然正氣。

    如今,隨著顧錦年這首正氣歌出來後,人們對浩然正氣有了一個新的瞭解。

    永夜之下。

    狂風當中。

    顧錦年一襲白衣,被吹的獵獵作響。

    這一刻,他周圍瀰漫熾烈光芒。

    正氣歌作完。

    顧錦年長長深吸了一口氣。

    他的內心,在這一刻得到巨大的滿足。

    他的精神,在這一刻得到了巨大的充足。

    這一刻,顧錦年總算明白,為何有人不顧生死,也要為心中之正氣。

    因為這天地之間,有浩然正氣。

    這浩然正氣,不僅僅只靠讀書才能獲取。

    有正心者,皆可蘊養浩然正氣。

    路見不平者,可養浩然正氣。

    俠義者,可養浩然正氣。

    倘若人人都有浩然正氣,這天地之間,便是美好的。

    “世子萬古。”

    此時,又是一道聲音響起,人群當中,打破了這方寂靜。

    不過這一次,有人看到是誰,是蘇懷玉。

    不過,一道道聲音也跟著喊起來了。

    百姓雖然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也不明白這首正氣歌的含義。

    但他們知道的是,顧錦年為天地又做了一件好事。

    一個人臨死之前,還心念著蒼生,還心念著百姓,讓人如何不淚目。

    “世子萬古。”

    “世子萬古。”

    震耳欲聾的聲音不斷響起。

    百姓們發自內心去呼喊,去高呼,高呼世子萬古。

    這種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響,貫徹天地之間。

    可就在此時。

    一道不和諧的聲音,也緩緩響起。

    “問斬時辰已到。”

    “爾等還在遲疑什麼?”

    聲音響起,是一位王爺。

    在這最關鍵的時刻,他看得出來,百姓要請願了。

    所以在這個時候,他立刻打斷,要讓顧錦年赴死。

    聽到這話,刑部官員不由一愣,他們也有些不甘,可面對王爺的吩咐。

    他們還是咬了咬牙,讓顧錦年上了囚車。

    面對這一幕,顧錦年沒有說話,也沒有選擇走上囚車,而是慷慨赴死,朝著刑場走去。

    他無懼一切,甚至有一種莫名的內心昇華。

    他彷彿接觸到了真正的道。

    夢幻如泡沫一般。

    然而,就在此時。

    一道驚呼聲,再度響起。

    “你們看,這是什麼。”

    “快看,這是什麼。”

    隨著驚呼聲響起。

    一束熾烈無比的光芒,自天穹墜下。

    大夏王朝,一道道光芒從四面八方湧來。

    映照在顧錦年身上。

    這是各地的聖賢,這是古今往來的聖賢啊。

    這些聖賢,聽到了顧錦年的聲音,他們感應到了,在這一刻給予最強烈的認可。

    京都當中,刑部大獄外。

    顧錦年步伐堅定,面容上無有生死之懼。

    而他身後,卻在映照萬古!!!

    他的腳下,光芒萬丈,他的身後,浮現長河。

    一位位先賢,出現在他身後,與他同行。

    這萬古的光輝,灑落而下,將顧錦年映照如聖。

    人們痴痴呆呆的看著這一切。

    這不可思議的一切。

    這無與倫比的一切。

    到最後,讀書人也跟著走了。

    百姓們也跟著走了。

    浩浩蕩蕩的人群,朝著刑場走去。

    人群湧動,是前所未有的景象。

    永夜將至,可在這一刻,顧錦年化作唯一的光芒,刺破天地一切黑暗。

    他面色無畏。

    他看淡生死。

    他有心中之大義也。

    倘若,這一死,能換來正氣浩蕩,他無懼也。

    此時。

    顧錦年的每一步。

    震耳欲聾。

    因為他身後是千千萬萬的百姓。

    顧錦年每一步。

    萬古的光芒,都在他的腳下。

    古今往來的聖賢,在他身旁。

    京都百官,望著這一切,他們徹徹底底動容,甚至有些官員,也跟了過去。

    為心中之正義也。

    八王看著這一幕,一個個面色難看,事情到了這一步,有王爺想要退出,他不敢鬧下去,也不想繼續鬧下去。

    再這樣鬧下去,當真要出事。

    可有幾個王爺,態度異常堅定,使得這些王爺不敢退出。

    如此。

    顧錦年來到刑場當中。

    刑部尚書坐在主位,當顧錦年出現後,他立刻起身,不敢有任何一點託大。

    朝著顧錦年深深一拜。

    今日顧錦年,一首正氣歌,足以贏得天下人尊重。

    再者,顧錦年為民而死,這一點他更加欽佩。

    尤其是,顧錦年其實完全可以選擇拒絕的,可顧錦年由始至終,沒有為難朝廷一下,沒有為難刑部一下。

    這般的氣量,這般的慷慨。

    令他自愧不如,羞愧難當啊。

    “見過世子殿下。”

    徐平朝著顧錦年深深一拜。

    而顧錦年卻沒有多言,而是靜靜的看著這一切。

    “還不行刑,等待何時?”

    怒吼聲再度響起。

    是王爺的督促。

    眼下,只要一刻鐘的時間,顧錦年就要人頭落地了。

    他不想節外生枝。

    現在立刻,斬了顧錦年。

    面對王爺的督促。

    徐平的聲音也不由響起。

    “吾乃大夏刑部尚書,斬與不斬,老夫決定,還輪不著王爺你來督促。”

    霸氣的回應響起。

    徐平也惱了。

    都到了這個時候,顧錦年所作所為,天下人看在眼裡,可還是要殺?

    憑什麼?

    又為什麼?

    聽到這話,出聲的王爺臉色頓時變得難看無比,

    此時。

    徐平朝著皇宮方向,他直接跪下,拱手開口。

    “臣,徐平,大夏刑部尚書,今日願為顧錦年請命。”

    “世子殿下,為大夏百姓伸冤,前有江寧郡水災,後有匈奴和親,今有白鷺府之難,功德無量,乃為大夏肱骨之功臣。”

    “若今日,問斬世子,老夫無顏為刑部尚書,於天理而不容也,於情理而不容也。”

    “望陛下法外開恩,饒恕世子。”

    徐平開口。

    沒有人能想到,堂堂刑部尚書,大夏最鐵面無私的官員,在這一刻,為顧錦年求情。

    甚至以辭官為代價,換回顧錦年一條生路。

    這不是運作,也不是關係,而是顧錦年的所作所為,讓徐平徹徹底底明悟了,何為公道,何為正氣。

    刑部,本就是秉持公道。

    遇公而不行公,才是刑部真正的錯。

    隨著徐平的跪拜。

    一瞬間,又是一道身影出現。

    “臣,大夏禮部尚書楊開,今日願為顧錦年請命。”

    “若問斬世子,臣,也無顏為官。”

    “知禮而非禮也,怎為禮部之官。”

    禮部尚書出面了。

    他毅然決然,出面為顧錦年請命。

    兩位尚書為顧錦年請命,這還真是令人敬畏啊。

    下一刻。

    一道洪亮無比的聲音響起。

    是江葉舟。

    他攥緊拳頭,從人群中走了出來,大聲怒吼道。

    “世子殿下一心為民,無有罪過。”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扼於風雪。”

    “為百姓開路者,不可使其困於荊棘。”

    “學生懇請陛下,法外開恩,饒恕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