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未時 作品

第九十八章:帝王之怒,罷黜百官,囚禁宰相,朝野動盪【求月票】

    過了良久,他的聲音響起。

    “讓匈奴王調查清楚,大夏王朝是如何識破竊取國運之事。”

    “再讓大金的人,打聽這方面的消息。”

    “告訴匈奴國,倘若大夏王朝當真與匈奴開戰,大金王朝會出面調和,簡單交鋒,大金不會出面,倘若涉及十二城,大金王朝會援助部分。”

    “只要大夏王朝不入侵匈奴國真正領土,大金王朝也無法與大夏王朝宣戰。”

    “讓他自己做好準備。”

    大金皇帝這般說道。

    這是他的態度也是他的想法。

    兩國交戰,大金王朝可以出面調和,但也僅僅只是出面調和,告知對方自己在關注即可。

    如果真打起來了,不涉及十二城,大金王朝也無法過多援助,換句話來說,大夏王朝也有自己國家面子,總不可能出了這麼大的事情,就當沒事吧?

    王朝之間也要互相考慮,這是體面問題。

    雖然大金王朝是希望大夏王朝發展不起來,可有些事情不能太過,大國之爭不能太過於尖銳,必須要慢慢來,想要一下子把對方搞垮,這不可能。

    反而會惹來針對。

    說句不好聽的話,既然我過不下去了,誰搞我我就讓誰死。

    就是這個心態,誰頂得住?

    “遵旨。”

    老太監開口,應了下來。

    緊接著大金皇帝再度開口。

    “大金書院如今怎樣了?”

    大金皇帝詢問道。

    “回陛下,有蘇先生在,一切穩定,我大金才子也多了不少,等到四海詩會之時,必然會大放光彩。”

    老太監笑著開口,如此誇讚道。

    “四海詩會不算什麼,只是詩會罷了,而且大夏有了一個顧錦年,任何詩會只怕都比不過他。”

    “這次大夏詩會,大金也沒有派什麼真正的才子前去。”

    “稷下學宮盛典才是真正重要,告訴蘇先生,讓他稍稍要加急一些,稷下學宮盛典格外重要,學術之爭,文道之爭才是大金學子主要的戰場。”

    “詩會?再好也不過是一些旁門左道,學術才是王道。”

    大金皇帝神色嚴肅道。

    四海詩會比大夏詩會更加隆重,可在大金皇帝面前,這不算什麼東西,儒道最重要的是學術之爭,這才是關鍵。

    你會吟詩有什麼用?旁門左道之術罷了。

    “遵旨。”

    老太監開口,緊接著緩緩離開大殿。

    待老太監走後。

    大金皇帝依舊坐在龍椅上,不知道在沉思什麼。

    而後大殿外,走來一道身影,是十二皇子,他直接走進。

    等入殿後,直接將殿門關閉。

    “兒臣叩見父皇。”

    “願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是大金十二皇子。

    前往大夏參加詩會的十二皇子,

    “十二,如何評價這個顧錦年?對大金有無威脅?”

    大金皇帝語氣平靜,不過目光卻蘊藏著令人敬畏的眼神。

    “回父皇,顧錦年此人才華橫溢,的確是天下大才,只不過性格比較衝動,畢竟是大夏頂尖的權貴,有些蠻橫很正常,整體來說十分聰明,但威脅性不大。”

    十二皇子開口,這是他給予顧錦年的評價。

    聰明是聰明,有才華也的確沒得說,可要說能否給大金帶來威脅,十二皇子認為做不到。

    大金王朝是東荒第一王朝,區區一個顧錦年算什麼?

    你要說大夏王朝對大金王朝有威脅,他認。

    一個顧錦年不算什麼。

    最主要的是,這個顧錦年做事衝動,任何一個大人物都不會這樣做。

    如此心性,極其容易被人找出破綻,算不上是個人物,何況產生威脅?

    可此言一出,大金皇帝卻不由冷哼一聲。

    聽到自己父皇的冷哼,十二皇子瞬間臉色一變,低下頭沉默不語。

    等待說教。

    “這就是你為何排十二的原因。”

    “顧錦年乃是大夏鎮國公之孫,一個武將世家,培養出一位儒道大才。”

    “而且你說他做事衝動,你有沒有想過,這個顧錦年明明有如此大才,卻隱藏了十幾年。”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一個人藏十年不恐怖。”

    “可十年前顧錦年才多大?不過六七歲而已,他六七歲便知道隱忍,而且一忍便是十年。”

    “即便是你所有的兄長,哪怕是老大,六七歲的時候,也恨不得彰顯自己的才華,更主要的是,這個顧錦年是獨子,並非是那種受不公待遇之人。”

    “如此情況下,他都能隱忍十年,這種心機城府,三大王朝都難找出一個。”

    大金皇帝開口,十二皇子認為顧錦年性格衝動。

    可大金皇帝對顧錦年的看法,卻是截然不同的。

    “你說他做事衝動,你自己好好想想,他哪一件事情不是站在道理上?”

    “江寧郡之難,顧錦年為民伸冤,看似衝動,可實則得到民心。”

    “孔家偏袒他國,顧錦年為本國讀書人出頭,不惜得罪,得讀書人之心。”

    “這一次,匈奴和親,顧錦年強行阻止,再獲民心。”

    “你覺得他衝動,可若你是他敵人,你怎麼挑出問題?”

    大金皇帝繼續開口。

    一瞬間,十二皇子神色不由一變。

    仔細想想,還真是啊。

    看似衝動,可實際上每一次都得到了巨大的好處。

    而且每一件事情,都做的天衣無縫,滴水不漏。

    假設自己是顧錦年的敵人,還真挑不出毛病。

    顧錦年為民伸冤,自己怎麼彈劾?彈劾顧錦年不應該為百姓伸冤是吧?還是說彈劾顧錦年以下犯上?僭越規矩?可自己彈劾大夏第一權貴,才是以下犯上?僭越規矩吧。

    顧錦年大鬧孔家,錯在何處?是你孔宇請他過去的啊,又不是顧錦年不請自來。

    就算不請自來又能如何?

    私闖民宅無非就是囚禁幾天,或者繳點銀兩,可問題是誰敢罰?

    這次和親,那顧錦年更是一點問題都挑不出來,匈奴國是想要竊取大夏國運,換誰都忍受不了。

    即便拿不出證據也沒用,因為你賭不起,有一絲絲可能性你都賭不起。

    “父皇,這是為何啊?”

    “按理說顧家權勢滔天,應當更加低調一點,可這個顧錦年如此衝動,給人的感覺就是不堪大用,喜歡意氣用事,可為什麼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能如此滴水不漏?”

    十二皇子是越想越震撼,越想越覺得古怪,他想不明白為什麼,只能看向自己父皇。

    聽到自己兒子的詢問。

    大金皇帝目光在這一刻明亮起來了。

    “因為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替大夏皇帝做事。”

    “無論是否是皇帝授意,每一件事情,他都是跟著皇權。”

    大金皇帝道出核心。

    一瞬間,十二皇子愣住了。

    他也明白了。

    是啊,顧錦年做的每一件事情,其實都是皇帝想要做的事情,換句話來說,不管過程如何,結果一定不會有危險。

    因為皇帝想看到這個結果。

    這理解能力,讓十二皇子瞬間呆在原地。

    顧錦年在他心中,的的確確就是一個衝動之人,喜歡意氣用事。

    可現在隨著自己父皇點撥一二,他彷彿看清楚顧錦年是個什麼人了。

    “那父皇,需要想辦法壓制他嗎?”

    十二皇子繼續問道,這種人如此恐怖,他好奇要不要出手壓制?

    “不。”

    “你與他見過一面,應當沒有結仇對吧?”

    大金皇帝問道。

    “沒有,雖然關係不熟,但還算是互相留下一個好印象。”

    十二皇子琢磨了一番,隨後給予這個回答。

    “好。”

    “與他深交,請他來大金王朝,給予一切權力,他若有什麼事相求你,只要不涉及國之機密,都可以協助。”

    “你若是打壓他,反而會讓他痛恨大金,全心全意輔佐大夏,可若是以大禮相待。”

    “一來,他與朝堂發生矛盾,會念其大金。”

    “二來,大夏若知曉,也會提防與打壓。”

    “三來,關鍵時刻,可以設計,讓他不得不背叛大夏王朝。”

    “無論進退,大金王朝都不會有任何損失,明白嗎?”

    大金皇帝開口,這是他的想法。

    不打壓顧錦年,而是要與顧錦年建立友好關係,畢竟顧錦年早晚要進朝堂,等到了朝堂後,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吧?

    這個時候,顧錦年就一定會想大金王朝,倘若顧錦年當真遇到不公平的事情,一肚子委屈,真有可能將這等大才挖過來。

    即便不發生這種事情,大金王朝與他關係甚好,想想看啊,大夏第一權貴,與其他國家皇子關係親密無間,皇帝坐得住嗎?

    坐不住。

    坐不住的結果是什麼?那就是會打壓,離心離德之下,再加上顧家勢力強大,就容易發生極端的事情。

    顧家被滅了,大金王朝賺。

    顧家沒被滅,卻遭到大禍,顧錦年跑來大金,大金王朝更賺。

    倘若什麼都不發生,雙方關係好,顧錦年也不好意思針對大金王朝吧?

    亦或者多多少少會留點情面吧?

    如此一來,大金王朝只有賺,沒有虧。

    剎那間,十二皇子恍然大悟。

    “兒臣明白了,父皇當真英明。”

    十二皇子開口,滿是喜悅道。

    “這件事情好好去做,直接向朕彙報即可。”

    “若此事處理好了,等過些年,朕會讓禮部為你忙活封王之事。”

    大金皇帝出聲,讓十二皇子去做這件事情。

    同時也許諾了王位。

    這下子,十二皇子不由大喜,他是十二皇子,皇位不可能輪到他,他也沒有任何想法。

    但封王則是他夢寐以求的。

    大金王朝,皇子不一定能封王,能封王者雖然比不過皇帝,可未來也是一方的土皇帝,總比以後待在國都內,被圈養著好吧?

    “謝父皇。”

    十二皇子跪下叩拜,言語之間,激動萬分。

    而此時。

    扶羅王朝。

    大殿當中,兩位皇帝左右而立。

    左邊乃是神羅皇帝,中年左右,沒有任何一點衰敗跡象,實際上他今年有百歲了。

    右邊則是扶桑皇帝,是一位女子,依是中年,可卻擁有一種風韻,以及一種威嚴。

    滿朝文武左右而立,正在爭論大夏宣戰匈奴,扶羅是否援兵之事。

    雙方各有意見。

    可到最後,神羅皇帝開口了。

    “兩國交鋒,由禮部出面調和,僅調和。”

    “倘若戰爭涉及十二城,扶羅暗中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