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未時 作品

第八十一章:顧錦年詩成千古!化作軍魂!護我山河!鎮壓國運!【二合一】

    傳聖公開口。

    竟主動要求防備戰爭。

    這一點,讓永盛大帝有些好奇了。

    這幫文人不是天天吵著不要打仗不要打仗嗎?

    怎麼突然讓自己發兵?

    這可是稀罕事啊。

    但對於傳聖公的意見,永盛大帝沒有采納,而是緩緩開口道。

    “匈奴沒有臉開戰。”

    永盛大帝開口,雖然匈奴國在秘密訓練十萬鐵騎,可那又如何?

    只要大夏擁有龍門大炮,匈奴國就不敢主動征戰,真要打仗,匈奴國得不償失,更主要的是,別看匈奴國現在是針對大夏。

    可實際上呢?

    他們難道就不想要翻身做主人?別的不說,匈奴百姓可是盼著成為東荒第三大王朝,取代扶羅王朝。

    而不是取代大夏王朝。

    大夏王朝乃是十國一統誕生的,除非匈奴國人口暴增幾十倍,不然的話,憑藉那一千萬人,想要入住大夏?

    還是早點睡吧。

    至於調遣五十門龍門大炮這種事情,永盛大帝也不可能答應,除非真的打仗,不然調遣過去做什麼?

    萬一出了什麼事呢?

    這玩意少一門就沒一門啊。

    “聖上,防人之心不可無。”

    傳聖公繼續開口。

    然而永盛大帝搖了搖頭道。

    “行了,此事朕會考慮。”

    “對了,今日之事,你也要回去好好管教族人,最近朕的確收到不少風聲,你們孔家人是越來越囂張。”

    “朕念聖人臉面,沒有訓斥你,但不意味著朕就不知道孔家這些年到底在做什麼。”

    “眼下,都給朕安分守己一些,朕不想聽到一些聲音,如果聲音太雜亂,朕也不介意讓他們徹底閉嘴。”

    “你明白嗎?”

    永盛大帝開口,戰爭的事情,不需要傳聖公在這裡教自己。

    可有的事情,必須要自己交代一二。

    否則的話,按照孔家的尿性,不出意外,等詩會結束,孔家會用自己的影響力,讓天下讀書人來抨擊顧錦年。

    這種手段永盛大帝用腳指頭都能猜到。

    所以現在必須要壓制,倒不是說偏袒顧錦年,也不是偏心顧錦年,而是他希望顧錦年能夠好好讀書,好好學習。

    不然天下悠悠之口,就算顧錦年不理不顧也沒用,總會被影響到心態的。

    誅心手段,文人玩的最熟練,殺不了你這個人,就誅你的心,讓你無法靜心讀書,三五年後,你不就成了廢物?

    “聖上,老夫會親自嚴令下去,只是世子所言,終究有些不妥,即便是老夫開口,只怕.......”

    他一臉認真,表示一定會嚴格下達命令,但問題來了,顧錦年說的話有問題,大家都聽見了,你想堵嘴天下人的嘴,可能嗎?

    “朕是在通知爾。”

    “不是在與爾協商。”

    然而,永盛大帝的目光瞬間變得冷漠起來。

    剎那間,傳聖公低頭,朝著永盛大帝一拜。

    “老夫領旨。”

    “請聖上放心,老夫一定會嚴格管控,倘若當真有人胡言亂語,老夫第一時間配合刑部緝拿。”

    傳聖公不敢亂來了。

    老老實實答應下來。

    這個節骨眼上,要是還敢跟這位皇帝玩些貓膩,當真要出事。

    不過傳聖公的確沒有想到,這位皇帝竟然如此偏袒顧錦年,雖然知道是他的外甥。

    可問題是,皇帝的外甥不少吧?外加上那些皇子,親生骨肉都沒這麼對待吧?

    這的的確確令人捉摸不透。

    “退下吧。”

    永盛大帝開口,語氣平靜。

    “是。”

    傳聖公不再廢話,緩緩離開大殿。

    等他離開之後。

    永盛大帝望著火燭不知在思考什麼,過了一會,他的聲音響起。

    “魏閒。”

    “著刑部與鎮府司,秘密監督孔家,再讓魏王時刻關注匈奴國,讓探子不惜一切代價,遞交情報。”

    “還有,讓禮部好好關注近日大夏文人,但凡有辱罵朕外甥者,一律警告,若有人帶頭鬧事者,但羈押懸燈司。”

    永盛大帝緩緩開口。

    佈置這些事情下去。

    “奴婢遵旨。”

    魏閒開口,接下旨意。

    緊接著繼續開口。

    “陛下,有探子來報,除兵部尚書,工部尚書外,其餘四位尚書聚集於相府。”

    魏閒繼續開口,緩緩說道。

    “是走正門嗎?”

    永盛大帝平靜問道。

    “回陛下,是正門而入。”

    魏閒回答。

    “隨他們去。”

    得知是從正門入,永盛大帝沒有多說什麼,讓他們自行去吧。

    而此時此刻。

    大夏京都,相府內,六七人正在堂內落座。

    吏部尚書,禮部尚書,戶部尚書,還有刑部尚書,還有兩位大儒,齊齊聚集相府當中。

    此時此刻,隨著李善的身影出現,六人齊齊站起身來。

    “見過相爺。”

    六人開口,紛紛拱手。

    “諸位。”

    “深夜來訪,應當是為匈奴之事而來吧?”

    李善開口,緊接著落座下來,如此問道。

    當下六人也紛紛落座,點了點頭。

    “相爺。”

    “顧錦年詩成千古,削匈奴國運,陛下更是在盛會之上,如此偏袒顧錦年,打壓儒臣,老夫覺得陛下這是在立威,為了發兵匈奴國立下其威。”

    “不知相爺是否也有此意?”

    楊開的聲音第一時間響起。

    今日之事,他看在眼裡,孔家的確有失風範,但這些不算什麼,無非就是孩童爭吵。

    而且千古詩詞也好,千古經義也罷。

    這些東西,與他們無關。

    在其職,謀其位。

    他們要做的事情,是如何坐穩自己這個位置,如何穩固自己的利益。

    而不是在乎顧家與孔家兩個晚輩吵架,這些算得了什麼?

    “本相不知。”

    “但楊大人這般言論,倒也不是不可能。”

    “陛下勵精圖治,如今大夏王朝也休養了些日子,陛下有好戰之心倒也正常。”

    “不過,諸位覺得,眼下能否開戰?”

    李善開口,詢問著眾人。

    “不能。”

    &n-->>

    bsp; “大夏國庫,不足以維持戰爭,尤其是北擊匈奴,奪回十二城,不一定是件好事,奪不回十二城,麻煩更大。”

    “匈奴鐵騎,可不是吃素,又在草原作戰,更加耗時耗力耗財,若陛下當真有意北擊匈奴,老夫絕不答應。”

    戶部尚書何言開口。

    打仗這種事情他是最不喜歡的,一打仗錢就跟流水一般消失,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大夏王朝銀子還算是有,可對於這麼大的一個王朝來說,每一分錢他都希望花在刀刃上。

    促進貿易增長他願意花錢。

    加強農業生產他願意花錢。

    可要是打仗或者是修繕宮殿等等,他都不願意答應。

    純粹沒必要啊,銀子這東西,花一文少一文,不當這個冤大頭。

    何言所說,眾人紛紛點了點頭。

    “如今,大夏王朝還處於休養狀態,當初鬧的太大,耗費多少銀子不說,主要是陛下冊封了不少王侯將相。”

    “再加上那些各地鎮守的王爺,明明收稅扣銀也就算了,還年年喊窮,讓朝廷撥款,養了一批閒人。”

    “大夏王朝的銀子,全部流給這幫皇親之中,倘若一但打仗,國庫銀兩,不出一年必會耗空。”

    “江寧郡水災還未徹底平穩,國庫時刻要準備錢財銀兩補救,倘若大夏又發生這種情況,那就是天大的麻煩。”

    “不可征戰啊。”

    楊開出言,他細細算了算,完全站在何言這方陣營。

    “不止如此,老夫從去年開始,便一直向陛下提起關於官員俸祿之事,開元年間,百官俸祿極少。”

    “如今永盛年間,百官俸祿竟還是按照前朝標準而來,如此下去,必滋養無數貪官汙吏。”

    “與其花銀打仗,倒不如提高百官俸祿,從而有效為民造福,長久之下,必定獲十倍回報。”

    胡庸也跟著開口,他拒絕打仗,更希望的是,提高百官俸祿。

    的確。

    太祖時期,百官俸祿極低,如今到了永盛這一年,俸祿也只是增長了十之二三。

    大夏官員那裡扛得住?他們還好,最起碼能到這個地位,不缺口飯吃,各地一些大官也不差,有養廉銀在,倒也不缺。

    只是那些尋常官員就苦了,他們可沒有什麼養廉銀,每個月俸祿三兩左右,好一點的五兩銀子。

    這不是逼著這些官吏貪汙嗎?

    所以提高官吏俸祿,也算是一件大事。

    “官員俸祿之事,還是要慎重考慮。”

    “不過,與其拿去打仗,老夫寧可提升官員俸祿。”

    何言開口,他其實不太同意,畢竟這官員俸祿一但提高了,那就不是一件小事,年年月月都要有,還不能降。

    這筆開支可不小。

    大夏王朝,底層官員不少,拋開一些不在範圍內的,譬如說牢獄這種官員,完全就不需要朝廷來管,當地府衙會自行處理。

    而需要增銀的官吏,可是一筆天文數字,至少要佔據大夏王朝四分之一的稅收,甚至只多不少。

    畢竟一旦增加俸祿,誰不心動?有錢都心動,反正朝廷的銀子,不要白不要。

    幾人言論,說來說去無非意見很簡單。

    不想打仗。

    李善算是聽明白了。

    “行了。”

    “諸位,本相也聽明白了,既然都不願意打仗,那就好好勸阻陛下。”

    “想來陛下也能明白我等苦心。”

    “時辰不早了,諸位歇息吧。”

    “胡大人,本相有些事情,要與你洽談。”

    李善開口,倒也直接,既然大家都不願意,那我也跟著大家一起走。

    不過他臨走時,特意讓胡庸留下。

    “相爺早些歇息,我等告退。”

    幾人沒有囉嗦,紛紛起身,留下胡庸做什麼,他們不知道,但與他們無關。

    等眾人走後。

    房內。

    李善從懷中取出一份摺子。

    “胡尚書,大夏詩會結束,京察就要開始了,老夫也有些門生,時常傳來一些話語。”

    “這名單之上的人,多多少少有些問題,胡尚書要嚴查一二,倘若當真有問題,不可放過,若沒有問題,也不能冤枉好人。”

    李善緩緩出聲。

    而胡庸接過摺子,但眼神沒有任何一絲怪異,而是一臉嚴肅道。

    “下官明白,請相爺放心,下官必定好好嚴查,若當真有不良之事,也必然嚴查到底。”

    胡庸緩緩出聲,而後將摺子打開,密密麻麻有數百個名字,來自大夏各地郡府。

    官職都不大,但都是正職。

    名單第一個,是雲鄉縣縣令王智。

    不是什麼大官,但都是正職,管控一縣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