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府令 作品

第140章 太陽系的價值(四千大章,以後都是)

    我們的太陽系,除太陽以外,有八顆大行星,這些行星周圍有幾十顆衛星,有無數的小行星還有相當數量的彗星,太陽佔了太陽系總質量的98%以上。太陽與地球的距離約1.5億千米,它的半徑約69.6萬千米,是地球的100多倍,太陽表面溫度約6000攝氏度,中心溫度大於1500萬攝氏度。

    太陽是一個巨大的核聚變反應堆,主要是氫聚變為氦,發出巨大的能量。以它的光芒照射著我們的地球,是太陽系能量的主要來源,我們所感受到的太陽的存在,是它的輻射。

    太陽磁場控制著整個太陽系的運動軌跡,維繫著太陽系內行星之間的能量平衡,就像有一股無形吸附力,控制著星系內的行星在軌道內作有序運動。太陽磁場不僅影響著地球空間的氣候變化,到極光,還有我們的航天器通過的行星際磁場和輻射,太陽的磁場無處不在。

    資源是一個文明發展的根基,沒有豐富資源的支持,人類的科技就無法實現飛速發展。而帝國能夠在短短的幾千年的時間裡,實現科技的巨大飛躍,跟秦星有著豐富的金屬資源有著密切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秦星在漫長的演化歲月裡,留下了龐大的礦產資源。在浩瀚的宇宙中,氫元素佔據著主要的元素位,它的含量是最多的,而宇宙的演化,星系,行星的形成等都需要各種元素的配合,尤其是生命的誕生和演化,更是需要豐富的各種元素。

    而在宇宙中,重元素的形成並不是那麼容易,基本跟恆星有關,恆星內部的核聚變反應能夠將氫元素轉化為氦元素,鐵元素等。只不過恆星依靠內部的核聚變,最多也就是轉化到鐵這個程度,更重的元素則需要恆星末期的超新星爆發。

    恆星的超新星爆發能夠轉化為更多種類的金屬重元素,太陽系的形成正是由於當時這個位置發生了一次超新星爆發,才有了後來太陽的誕生和八大行星的形成,所以我們會看到太陽系的資源是非常豐富的,秦星上有著豐富的各種金屬資源。

    金屬資源對於人類科技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日常生活中要用到的各種科技物品,很多都離不開金屬資源的支持,而隨著人類科技的飛速發展,未來對金屬資源的需要會越來越多。而秦星上的資源是有限的,尤其是這些金屬元素,消耗速度越來越大。

    水星是八大行星中最小且最靠近太陽的行星,只有約5790萬公里,沒有衛星。

    華夏古代稱之為“辰星”

    正是由於它距離太陽非常近,所以表面的那些不堅實的元素都被步步剝離出去了,而能夠留下的基本都是密度更高的金屬元素。

    帝國科學家通過初步的探測研究發現,水星的金屬含量高達70%,是名副其實的金屬行星,如果能夠開採水星上的資源,那麼可供帝國使用漫長的時間。

    若是以大秦現在對金屬元素的需求來計算,金星上面的金屬足可以供使用2億年。

    當然,2億年的使用量只是以大秦目前的科技水平來估算,事實上,隨著帝國科技的飛速發展,對金屬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大,水星上面的金屬並不能使用如此漫長的時間,即使如此,這一顆比較大的金屬行星,對帝國的發展非常重要,它將作為帝國的資源星球存在。

    金星則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從太陽向外的第二顆行星,沒有天然的衛星。

    它在華夏古代稱為太白、明星或大囂,早晨出現於東方稱啟明,晚上出現於西方稱長庚。

    金星是一顆與秦星相似的類地行星,常被稱為秦星的姊妹星。它有著太陽系四顆類地行星中最濃厚的大氣層,其中超過96%都是二氧化碳,金星表面的大氣壓力是秦星的92倍。其表面的平均溫度高達735 k(462°c),是太陽系中最熱的行星,比最靠近太陽的水星還要熱。

    它也是最有可能成為太陽系第二個改造成宜居星球的行星。

    移民金星有五個很大的優勢:一、金星與秦星的條件相似。

    首先,金星的半徑是6073公里,只比秦星的半徑小300公里,所以體積和秦星差不了太多,人類移民過去不用擔心住不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