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川霧 作品

第170章 經濟自由第一步

    亞伯同意將人力腳踏車更名為自行車了,他也覺得這個名稱更簡潔貼切。

    不得不說,他是一位心態良好且思路活泛的年輕人,能以一己之力在這個時代用一堆撿來的零件攢出一輛簡陋的自行車,已經證明了他獨到的能力,這樣的人才不該被時代侷限而埋沒。

    三人已回到繁花街的別墅興奮地聊起後續安排,卡爾按穿越的見識和對自行車的瞭解又簡單提了些改良建議,比如按照目標群體不同而做功能細化,亞伯得到啟發後立刻興奮地提出在車前車後各加裝一個儲物筐,這樣的車型肯定深受郵政和運送公司歡迎;

    絕對是人才,卡爾覺得他沒準能把汽車都攢出來……

    亞伯出身貧苦,他是底層群眾中少有的堅持接受教育的人。

    一般的貧困家庭生幾個孩子,也只是盼著孩子長大能給家裡帶來新的勞動力,而高等教育的各項開支會使得孩子不僅無法創造價值,反而成為家庭負擔;

    所以大多數西區的孩子往往初中畢業就會開始工作,替家裡分擔生活壓力,讀完高中的都很少。至於從六歲一直讀到二十歲的神學院,除非孩子天賦異稟能被教會賞識,一般家庭是付不出這個錢的。

    亞伯高中畢業後考上了明斯特工業學院,和卡爾曾就讀的醫學院一樣都屬於專科,而非名流大學。但這對西區人而言已是高等學府(維德17歲成年,學制上入學年齡早,學習年限短,一般16歲高中畢業,通過學校考試即可交學費升學);

    為了能繼續讀書,同時不給家裡增添負擔,亞伯比其他同齡人多打好幾份工,每逢交學費前一陣他每天幾乎只能吃幾百克麵包才能湊夠學費,這一點亞伯和卡爾擁有類似的經歷。

    而為了省下住宿費他沒有住在學生宿舍,只能走讀,每天早晨還要先開始郵遞員的工作,將信件投入家家戶戶的信箱,正是這樣的經歷讓他萌生了一個念頭——我為什麼不發明一個人力驅動的交通工具?

    在構思和創造的日子,亞伯的家人看他的眼神都不對勁了——從明斯特工業學院畢業的高材生,不去應聘工廠的管理人員為家裡減負改善生活,反而把房間弄成作坊,整日埋頭鼓搗奇怪的東西。曾同意他讀書就是為了讓他畢業後薪水能比工人更高,可結果呢;

    而得知亞伯的構思和他正在發明的東西后,家裡人曾痛罵他不務正業——難道你只是為了更方便的給人送信送牛奶?學的知識和高昂的學費沒讓家裡多哪怕一塊麵包,都進狗肚子裡去了。

    亞伯沒有理睬,他成功之後又費盡心思省吃儉用去申請專利,家裡人幾乎和他斷絕關係,餐桌上早已沒有他的叉子。

    亞伯相信他的發明能有一席之地,但現實卻是他沒有拉到任何投資,紳士們對這個用一堆垃圾攢出的金屬架子嗤之以鼻——什麼人會願意坐在鐵棍上蹬兩個踏板,好讓兩個馬車輪子滾起來,馬戲團嗎?

    久久拉不到投資,家人終日冷嘲熱諷,打工的同事勸他當個“正常人”。亞伯的熱血其實已被現實逐漸冷卻;

    他不再幻想能憑這個開廠,只想把專利賣掉,讓所有質疑的聲音閉嘴——這真的可以賺錢,比你們賺得更多。

    所以當亞伯得知原來勞倫和卡爾要給他介紹的工作是自行車公司的合夥人時,他冷卻的熱血開始重新沸騰,就宛如在最低谷時看到通往上層的階梯  ,他的發明被城市最上層的兩位紳士認可,而他們並非以低價買下專利就把他一腳踢開,而是讓他以人才和本事入股,成為公司合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