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仨人 作品

第三百二十三章 烏龜殼

    小行星帶春域—雨水區。

    經過納米機器人一個多月緊張施工,利用周圍的殘骸碎片,一座直徑1500米的超大型基地,正漂浮在小行星帶上。

    周圍還有負責護衛的鳳凰衛星,已經三艘霍去病級戰艦。

    那艘球型飛船被包裹在科研基地內部,大量的監測儀器在全天候監測著球型飛船。

    所有的操作人員和科研人員,則在科研基地一側的一艘運輸船上,對於這種外星文明的東西,科學委員會制定了非常全面嚴格的研究管理條例。

    畢竟誰都不知道球型飛船上面隱藏著什麼,如果不提防一點,就傻乎乎地用真人去接觸,那不是研究,那是在玩命賭命。

    如果中微子探測器最高精度,馬知力已經觀察到飛船外殼和內部的材料,奇特的16中子簡併態材料,儘管只有薄薄的一層,但是在場一眾研究員都沒有掉以輕心。

    他們使用了人類目前可以使用的一切手段,無論是激光,還是納米機器人,或者動能撞擊,都難以擊破飛船外殼。

    至於為什麼可以知道只有薄薄的一層,那是馬知力通過給飛船稱重,才計算出飛船的16中子簡併態材料只有一層。

    因為16中子簡併態材料的密度非常大,同樣是一立方米,鋼鐵的重量只有16中子簡併態材料的0.24%左右。

    如果球型飛船全部都是這種材料組成,它的重量可能高達3億噸。

    可是測量出來的重量,飛船隻有4372噸,這個數據和估算的3億噸,相差實在是太大了。

    最合理的解釋,就是16中子簡併態材料只有薄薄一層,僅僅作為飛船外殼防禦和骨架支撐。

    從撕裂處的材料分析來看,進一步證明了馬知力的猜測結果。

    ……

    馬知力的替身機器人,帶著三人漂浮向球型飛船的缺口處。

    今天他們過來是為了破解通道的艙門,之前在生命科學研究院工作的西姆貝克,也通過替身機器人來到這裡。

    只是他顯得有點動作堅硬,儘管有人工智能輔助,但是由於小行星帶的科研基地距離藍星有1.1億公里,通信延遲了十幾分鍾。

    所以使用替身機器人,會顯得非常僵硬和不協調,只是現在沒有辦法,為了安全,他們只能採用這種方式。